新春伊始,深圳羅湖區正式發布《羅湖區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行動計劃(2025-2027年)》。該計劃旨在通過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視角,並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標準的思路,將產業生態建設作為核心,從政務、法治、開放、產業及城區環境五大方面推出36項具體行動和106條措施,力求全方位深層次地打造一個高水平的營商環境,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精準響應產業升級需求,羅湖區推出2025年十大重點行動,涵蓋了從「住宅一件事」的集成速辦到「個轉企」變更登記的一鍵升級等多個方面。此外,從構建「1+10+10+81+N」大聯動服務體系的精準觸達,到區域環評改革的降本增效,這些措施還包括採用「訴訟白名單」工作機制保障公平、「預告式」執法體現柔性關懷以及增強企業「走出去」的綜合服務能力等。通過切實落地一批關鍵項目,更大力度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回顧2024年,羅湖區在提升經營主體獲得感和滿意度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如深港跨境信用改革實現了南北雙向通的成功經驗在全國範圍複製推廣,「綜合查一次」監管改革落地5大試點,監管事項、檢查時間、檢查頻次大幅壓縮;「高效辦成一件事」成功推出122個主題服務,23個線下整合辦服務;「一站式」空間服務匯集2480.43萬平方米物業,新增商事主體達到3.47萬戶,累計達30.58萬戶,招引落地重點企業260家。
聚力產業提升 構建高水平產業生態
區八屆三次黨代會明確把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全年工作的主題主線。產業生態好不好,是評判地區營商環境的重要維度。《行動計劃》既着眼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提出支持發展服務業新體系,除了傳統商貿、商務服務業,還包括金融科技、財富管理、黃金金融等新業態,及資產管理、擔保、小貸、保理等泛金融、類金融業務。同時,突出「2+2+N」戰略與新興產業布局,通過健全高成長性企業培育機制、布局高能級創新中心、加大新技術應用場景力度等措施,強化產業鏈協同配套,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目前,羅湖國高企業累計達713家,專精特新企業累計達368家,新增「小巨人」企業2家、重點「小巨人」企業實現零突破。
為了確保資源的有效獲取和利用,《行動計劃》提出了多項措施,從資本、空間、數據、用能等多方面出招。例如,構建「投貸保擔」聯動機制,探索依託電子提單開展抵押融資,搭建區級算力調度中心等,意在打造一個要素資源最為集中、獲取要素最便利的領先城區。
開放高地與國際規則銜接
積極對外開放 構築高水平開放高地
羅湖區堅定不移走在對外開放前沿,推動深港跨境信用改革等多項跨境合作項目落地。2025年,更是迎來了跨境支付的新突破。同時,通過優化外商投資股權投資企業(QFLP)、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QDIE)等業務試點,推進醫療、教育、法律領域的高水平對外開放,通過這一系列創新舉措,羅湖加快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力爭在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中作基地、作平台、作通道、作樞紐。
強化惠企穩企 打造高水平政務環境
羅湖區政府展現了對企業的高度關注和服務誠意,羅湖區委書記親自擔任首席服務官,用實際行動詮釋着「服務也是生產力」,過去一年,共辦理企業訴求4924項,滿意率超99%,贏得企業點讚。並推出一系列升級版措施,如「高效辦成一件事」、「人工智能+政務服務」等,切實解決了企業在納稅服務、訴求辦理等方面的難題,還推出提升企業開票效率、實施「白名單」制度、建立營商環境監督機制等措施,讓企業辦事更省心。
厚植法治根基 營造高水平法治氛圍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羅湖以創新思維與務實行動,在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道路上大步邁進,一項項示範性、引領性創新舉措擲地有聲。比如,成立全市首個「護航+」檢企服務站等,加大對企業技術和商業秘密保護力度等,努力營造更加公平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突出宜居宜業 打造高水平城區環境
最後,《行動計劃》圍繞提升城區樞紐功能與生態品質,提出鞏固交通樞紐地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羅湖醫改等措施,讓城區更加宜居宜業。
「2025是羅湖區產業提升年,營商環境建設將更加注重產業生態建設,以市場主體最亟需、最迫切的需求為工作指南,以實實在在的舉措落地為行動準則,為創建『三力三區』、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區建設注入強大動力。」羅湖區發展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馬祖麟表示。(記者 羅柳斌)
頂圖:深圳全球招商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