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
全方位擴大內需是2025年中國經濟工作的第一任務,2025年,中國政府將以此為重點,全面推動工作,確保中國經濟穩定增長。一般來說,內需有投資與消費兩個方面,而投資的最後目的還得轉化為居民的最終消費,才能讓內需真正實現擴張,所以提升中國居民最終消費是2025年擴大內需的重心及核心。比如,這些年來,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夠保持持續強勢增長,就在於其居民的最終消費佔美國GDP的80%以上,但中國居民最終消費只佔GDP的50%左右,這將嚴重影響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中國要擴大內需同樣要把重點放在提升居民的最終消費上來。比如,2024年政府對新能源電動汽車採取一系列通過直接財政補貼提升居民最終消費的政策,促使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增長42%到1098萬輛。
那麼為何要把全方位擴大內需放在提升居民的最終消費上?一般來說,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產品過剩經濟。可以看到,在日常的經濟生活中,只要有消費,市場供給就會隨之而來,消費出現在哪裏,供給就會跟到哪裏。正因為市場經濟是產品過剩經濟,這就有了非常發達成熟的廣告業來推銷企業的產品。這就有了金融市場創造出信用消費來幫助金額較高的大宗耐用商品(如大型家電、汽車、住房等)刺激居民提前消費。如果沒有信用消費,就不會出現快速發展及繁榮的大宗耐用消費品市場,也不會有現代房地產市場的繁榮。這就是市場經濟與強調一切產品都由計劃來分配的計劃經濟是有本質區別的。
對中國來說,市場經濟走過40多年的歷程,通過市場價格機制有效運行保證居民生活所需要的各種各樣的消費產品應有盡有。走進任何一個城市的超市,只要居民有消費願意,沒有哪一種產品會出現短缺的。即使突發事件時,會出現某種商品的短缺,但市場很快就會彌補這種短缺。而且經過歷練與市場競爭,中國早已形成一個門類齊全的製造業體系。目前中國製造業的產能體量達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但中國的GDP只佔全球17%,中國製造業一半產能體量需要出口來消化。這也意味着對於中國投資增長來說,如果出口不能夠消化所生產的商品就可能會遇到產能過剩的瓶頸。再加上20多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以高槓桿過度擴張並造成中國住房嚴重過剩,導致房地產泡沫破滅。這不僅會導致國內投資收縮,也會影響居民的住房消費。這些都意味全方位擴內需要重點要放在居民的最終消費上來。
需要提高居民消費能力
當然,提升居民的最終消費,核心是讓居民有能力消費,要保證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別看當前中國居民儲蓄率高,居民在商業銀行存款有130萬億元,但這些存款是如何分配,在哪些居民手上是不清楚的。如果大部分存款在沒有多少消費願意的高財富佔有人的手上,要讓這些存款流入居民最終消費市場是不可能的。就目前中國實際情況來看,佔比62%以上居民月收入水平在3000元以下,年薪不及4萬元。在中國,這種收入水平要滿足居民的基本溫飽是不存在問題,但要讓這些居民增加消費就困難了。不過,要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或消費能力應該是一個慢變量,需要一系列的重要制度改革才能夠完成。
所以,就短期效應而言,要提升居民的最終消費能力,就得通過政府直接的財政轉移支付進行。比如,澳門這幾年都直接向澳門居民人均發放1萬澳門元來刺激居民消費。最近,加拿大政府向居民直接財政轉移支付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安省政府直接向每一個安省居民發放200加元;另一種是加拿大政府規定從2024年12月15日到2025年2月14日居民購買酒類、文化用品、玩具等商品,及在餐飲店消費可以免徵13%消費稅。這些政策能刺激加拿大居民消費,產生正面效果。比如,一個多月的時間裏,加拿大餐飲業消費就增加10%以上。
可通過財政轉移支付刺激消費
在中國,政府通過直接的財政轉移支付刺激居民的最終消費在進行中。比如對於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及一些大宗家電產品,2025年都採取直接財政補助方式。政府還將提高退休居民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金等。但是,這些政策對提升中國居民消費力的影響還不夠。政府還可以直接減少一些效益回報低甚至沒有回報效應的長期固定資產投資,因為這類固定資產投資要想轉化為居民最終消費,不僅周期過長而且轉化鏈條也過長,宜把相應的資金以直接轉移支付的方式來刺激居民的最終消費。比如,對城鄉低收入居民直接發放現金,對出行旅行機票車票、旅遊景點購票、餐飲消費、購物等進行直接財政轉移支付補貼(這些補貼以返點的方式到經營企業,即企業以賣出的金額按比例獲得財政補貼),以此全方位來刺激居民最終消費。
總之,提升居民的最終消費是全方位擴大內需重心,中國政府在這方面持有的工具很多,問題是如何創造性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