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汕尾市緊抓交通基建新機遇,實施「深度融灣」示範工程,聚焦「建設大通道、振興大港航、發展大物流」,加快打造融入「雙區」、對接「汕潮揭」的重要交通樞紐,特別是把推動粵東最大的長沙灣服務區擴建靚化項目建設,作為踐行廣東省委賦予汕尾「西承東聯橋頭堡、東海岸重要支點」全新發展定位的具體舉措,做實交通出行、文旅融合、富民興村「三篇文章」,激活周邊鎮村生態資源、景區資源,打造開放式旅遊商貿綜合服務圈,為汕尾推進「百千萬工程」鋪築「快車道」。
圍繞打造路地聯動建設新典範 做實民生出行文章
一是高標準布局謀劃服務區。比如,在打造服務區主體「網狀天幕」時,創新選用新型環保ETFE氣枕膜材料,應用數字預拼裝技術,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建設成本並確保施工安全,成功呈現兩條「大藍鯨」生動形象。二是高效率推進項目提早建成。三是高品質滿足群眾服務需求。服務區總占地面積350畝,可停放各類車輛613輛,設置充電樁80個(另預留108個),充分滿足遊客停車休息需求;同時,設置房車營地、特色民宿、疊水景及生態觀景平台,打造可媲美公園式的綠化景觀以及屋頂動態光影效果,設置聯絡通道聯動地方,地方旅客無需上高速即可進出服務區共享服務區公共資源,提升了旅途的愉悅感、體驗感。
據不完全統計,長沙灣服務區開通以來,日均人流量達5000人次左右,節假日等高峰期暴漲至8000至10000人次。
圍繞打造「交通+」新模式 做實深度融合文章
聚焦「農文旅」融合,堅持因地制宜、突顯特色,謀劃推動服務區以點帶面聯動打造馬宮「連線成片」農文旅融合「大景區」。
一是推動「交通+海洋文化」相融合。長沙灣服務區是粵東最大,且唯一一個展現海洋地域文化的服務區,從規劃設計之初便充分融入汕尾文化及交通建築特色,以汕尾海洋文化的潮水、海鳥為寓意,以「魚躍深汕西、逐浪長沙灣」為主題,提取海洋文化「魚躍」意象,精心規劃建設海洋文化展廳、海鮮集市與農文旅展銷平台等,打造出獨具特色的粵東海洋風情服務區。兩條醒目亮麗的「藍鯨」,讓長沙灣服務區成為廣東高速公路上的一道獨特景觀,讓過往旅客能快速感受到汕尾的海洋文化魅力。特別是夜間進入服務區,還能觀看到被璀璨燈光點亮的服務樓主體,四周路燈、景觀燈等與主體建築的燈光相互輝映,形成一幅「藍鯨浮動於江面」的美麗夜景圖。
二是推動「交通+農產品展銷」相融合。把食品谷綜合服務中心「搬進」服務區,設置全市各個縣區、鎮街特色產業館、供銷優品體驗館和代表性企業品牌形象展示區,全面展示「陸河青梅」「虎噉金針菜」「陸河木瓜」「海豐蓮花山茶」「海豐油占米」等地理標誌產品,「海豐芥藍」「陸豐紅米」等26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並匯聚汕尾薄餅、梅隴菜粿、博美蝦餅、陸河油茶、海豐小米等全市最具特色的美食小吃,為遊客提供汕尾全方位一站式服務體驗,深切領略海陸豐風土人情。
三是推動「交通+休閒旅遊」相融合。通過長沙灣服務區的引流,聯動周邊2個鎮6個村開展風貌整治提升,盤活歷史、文化、自然等資源,重點打造「長沙夜雨台」「四季研學園」「黃江鎮海渡」「貝雕非遺館」「鷺鳥天堂」「民宿部落」等節點項目,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推動整村運營升級,巧妙布局了汕尾主題小吃街、特色手信店與風味茶館,輔以便捷的購物設施、快餐簡餐服務以及全面的景區服務,為遊客提供一站式的文化體驗與消費享受。
圍繞打造新業態激發新活力 做實富民興村文章
依託長沙灣服務區強大的導流能力和周邊鎮村豐富的資源優勢,引入廣東省旅控集團、中鐵集團和返鄉青年,實行「國企+合作社+整村運營」的發展模式,通過導入新興業態,激髮長沙灣片區經濟發展活力。自2024年8月長沙灣服務區開通以來,長沙村新增返鄉創業人員40人,投資美食休閒、遊樂設施、藝術打卡等創業項目12個。(記者 余麗齡 通訊員 汕尾市交通局)
頂圖:汕尾長沙灣服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