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10時,在國家能源集團準能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安裝於準能選煤廠785商品煤膠帶機中部的煤質快檢核心設備,正在對當天裝車外運的商品煤煤質進行實時檢測。兩分鐘後,涵蓋發熱量、水分、灰分、硫分等多項指標的數據信息已傳輸到下游用煤單位。這套設備可實現當天10列裝車共計4.1萬噸商品煤全部過檢。
這是新型煤質快檢技術在煤炭產業的最新應用。
當日,國家能源集團攜手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旗下海康威視聯合研發的「融合光譜煤質快速檢測技術」在北京發布。這意味着中國煤炭數質量管控領域邁入人工智能時代,並首次在煤炭生產、電力、運輸、化工等全產業鏈成功示範應用。
煤炭是中國能源的基石,煤炭質量數據是煤炭生產、銷售結算、利用的關鍵基礎數據。長久以來,依賴化學手段的傳統煤質檢測技術,存在過程複雜、操作差異大、流程長、結算周期長等諸多問題。一列煤從上游裝車發出,到下游用煤單位卸車驗收,至少經歷2次檢測,且很難保障上下游煤質檢測結果的一致性,這也是長期困擾購銷雙方的難題。
據介紹,此番發布的快檢技術可以在線檢測6毫米煤樣的熱值、全硫、灰分、全水等指標,整列車採樣完成後僅需2分鐘便可獲取檢測結果,而傳統檢測周期至少要8小時;樣品代表性指數級增強,單列車的檢測煤量可達1噸以上,是傳統1克煤樣檢測量的百萬倍;且全程實現自動無人干預,改變了傳統採樣、製樣、化驗的複雜流程。
國家能源集團董事長劉國躍當日表示,與傳統檢測相比,該技術一舉突破多項難題,目前已在多家合作夥伴實現超千萬噸的煤炭快速結算,未來將進一步向「大模型、大平台」延伸,打造全域全時態國家級數質量共享服務平台並拓展至其他大宗散貨商品檢測領域。
據介紹,2024年在國家能源集團四大產煤區、港口、銷售、電廠、化工產業共9家單位示範應用的10台產品設備,檢測煤量超4億噸,且歷經高低溫、粉塵、震動以及高濕度、電磁干擾等各種嚴苛環境條件,均穩定運行。(中新社記者 龐無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