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部分圖片:Karena)女性常常感到經痛、月經不定時、月經量忽然增加?這些都是患有子宮肌瘤的前兆。記者專訪婦產科專科醫生李閏婷,解說子宮肌瘤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症狀及治療方法,並指出如何透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子宮肌瘤。
婦產科專科醫生李閏婷表示,如肌瘤生長速度快(一年生長多於2cm),就需要密切留意並考慮手術治療。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女良性腫瘤,俗稱「子宮纖維瘤」,由子宮肌肉層過度增生而形成的腫塊,肌瘤的生長速度緩慢,當其增大至某個尺寸,便有可能引起身體不適。李閏婷醫生表示:「子宮肌瘤成因跟女性賀爾蒙失衡有關,受女性賀爾蒙刺激而過度增生,形成良性的肌肉腫瘤。高危年齡層為40至50歲,但近年有年輕化的趨勢,有不少30多歲的女士來做婦科檢查已發現有子宮肌瘤。另外,肥胖人士身體脂肪較多,或會導致體內雌激素處於較高水平,增加患病風險。早來經期人士(如10歲前有初經)、未生育女士及有家族病史等,都會增加患上子宮肌瘤的機率。」任何增加身體內雌激素的情況,都可能與子宮肌瘤的形成有關。
子宮肌瘤受雌激素刺激而生長,引致經痛及血崩等徵狀。
子宮肌瘤分三種
子宮肌瘤有不同種類,依照它們的位置而命名,李醫生解釋:「子宮肌瘤可生於子宮壁肌肉層、子宮黏膜下(子宮腔),子宮最外層叫漿膜,還有漿膜下的子宮肌瘤。子宮肌瘤造成的徵狀,與子宮肌瘤的大小以及位置息息相關。肌瘤不大且在肌肉層內,可以沒有症狀。如果肌瘤很大或在黏膜下子宮腔內,會使經期時無法收縮止血,導致大量或不規則出血、經痛、經期不定時。在漿膜下的子宮肌瘤,如肌瘤過大,骨盆腔會脹痛、腹脹,容易壓迫到子宮周圍的器官,包括膀胱或直腸,可能引發頻尿或便秘。有些婦女的漿膜下子宮肌瘤長得太大,甚至可能造成像懷孕般的腹部突出。」
想了解是否患有子宮肌瘤,要透過婦產科腹部或經陰道的超聲波檢查,確認肌瘤的大小和位置。
治療及紓緩方法
過半數患者會出現月經量增加的症狀,甚至血流不止、月經日數增長、嚴重經痛等,可能引致貧血,出現頭暈、氣喘、心跳加速、長期疲倦等問題,有什麼方法可以紓緩不適?李醫生表示首先要進行檢查:「透過超聲波檢查,分析子宮圖像,確認肌瘤的大小和位置,如經期不定時、經量過多,需要再做宮腔鏡檢查,以排除因子宮內膜病變而引起的問題。子宮內膜病變會增生成惡性腫瘤,而患上子宮內膜癌。宮腔鏡檢查是內窺鏡的一種,經陰道放入子宮內作檢查,提取內膜組織進行化驗,以確認有沒有病變。一般來說肌瘤是不必割除的,透過藥物治療可減少經量及經痛,待收經後肌瘤有可能會慢慢縮小。若經血過多、經痛嚴重而藥物無法控制、肌瘤增大又或者影響生育,則可能需要做手術。如在宮腔內的肌瘤而引致月經問題,可透過宮腔鏡切除。如肌瘤在肌肉層要透過微創或開肚手術切除肌瘤。割除肌瘤有復發的可能,如果患者已沒有繼續生育的打算,則可以割除整個子宮,以杜絕復發的機會。」
近年也出現非手術治療方法,如子宮肌瘤栓塞術及高強度聚焦超聲波技術(HIFU),李醫生指出:「非手術治療方法不會在皮膚留有明顯傷口或疤痕,而且手術過程短,然而也有不少風險。子宮肌瘤栓塞術由大腿血管導管進入子宮血管,把栓塞微球注入子宮動脈,阻斷肌瘤的血流供應,使肌瘤慢慢萎縮,但不適合帶蒂的肌瘤,有機會脫落而造成炎症,也不建議想生育的女士進行,因為阻塞血管有可能影響卵巢、子宮功能,從而影響懷孕功能。高強度聚焦超聲波技術(HIFU)使能量高度集中到子宮肌瘤中,將溫度提升使組織壞死,但風險包括皮膚燒傷、神經和腸道損傷等,因此有器官擋着的肌瘤都不能使用這個方法。」
火腿、臘腸等加工食品會增加患上子宮肌瘤的機會。
高熱量、高油脂食物會導致女性荷爾蒙失調,因此要避免食用過多。
如何預防子宮肌瘤
目前沒有方法能百分百預防子宮肌瘤生長,但透過改善生活習慣或可降低患上肌瘤的機率,李醫生認為:「身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就有可能形成子宮肌瘤,雌激素與壓力及情緒息息相關,要避免壓力過大,盡量做到知足常樂,心境開朗。養成規律健康的作息也十分重要,避免熬夜導致內分泌失調,保持充足睡眠。肥胖是其中一個高危因子,因此建議女士要保持健康的體重,飲食宜清淡,定時定量,避免高糖飲食,要少鹽、少油、少脂肪。另外,開始有研究指出紅肉、醃製及加工食品會增加患上子宮肌瘤的機率,因此要少吃,應該多吃綠色蔬菜及水果,如十字花科蔬菜,包括西蘭花、花椰菜、羽衣甘藍等。建議多運動,尤其是每天久坐在電腦桌前的上班族女性,更要注意運動的重要性。30歲以上的女士建議定期進行檢查,如每年1次超聲波檢查。」想預防子宮肌瘤,就要從建立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做起。
多吃十字花科蔬菜可預防子宮肌瘤。
保持恒常運動有助控制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