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技藝,賦能孤殘青少年群體工藝美術技藝人才培養,進一步推動傳統文化傳承與孤殘兒童社會福利事業、慈善公益事業深度融合。4月1日上午,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和「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大國工匠」曹愛勤博士合作建立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曹愛勤(深圳寶安)工作室」在寶安正式揭牌。
非遺藝術教育賦能孤殘兒童社會福利事業
曹愛勤1954年出生於景德鎮陶瓷世家,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輕工大國工匠、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中國手工藝大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景德鎮工藝美術大師、江西省工藝美術家等榮譽稱號。現場,曹愛勤博士為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部分孤殘兒童(成年孤兒)頒授《師承關係證書》。
接下來,寶安將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曹愛勤(深圳寶安)工作室」為陣地,通過非遺藝術教育為孤殘兒童(成年孤兒)提供職業發展機會,拓寬就業渠道,推動孤殘兒童(成年孤兒)更好融入社會,逐步打造成立足灣區、輻射全國的「技藝傳承+人才培養+交流展示+非遺助殘」的公益藝術交流展示平台,構建「福利機構+大師效應+公益產出」協同創新可持續發展示範模式。
曹愛勤表示,藝術能喚醒潛能,技藝能重塑人生,去年初次來到寶安福利中心,看到孩子們的作品,她深受感染,作為傳統技藝的從業者,孩子們的艱苦付出讓她感同身受,震撼之餘,也激起了她為這些孩子們做些什麼的強烈願望。今天如願成立了工作室。以後將為每一位孩子提供平等的機會,讓非遺之美浸潤心靈,讓工藝之力錘鍊雙手。作為孩子們的導師,她將傾囊相授,幫助孩子們領悟執着專注、堅韌不怠的工匠精神,通過系統的學習與實踐,讓福利中心的特殊兒童們在創作中重拾自信,成為非遺文化的繼承者與創新者,在作品中傳遞心聲,與社會溫暖相擁。
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工作室的成立是傳統文化傳承與兒童福利事業『雙向奔赴』的里程碑。希望通過工作室的建立,讓孤殘兒童不僅獲得非遺技藝提升,更是期望孩子們通過工作室這個平台,在文化傳承中重塑身份認同,在藝術創作中建立自信、發掘潛能,更好地走向自立、融入社會。」
近年來,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始終緊貼孤殘兒童「養教治康」需求,以「先行示範」為使命,以打造「民生幸福標杆」為戰略定位,守正創新、實幹篤行,不斷開創兒童福利工作新局面。
作為區級公辦養老服務和孤殘兒童安置養育綜合福利機構,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在高標準做好「一老一小」頤養養育工作的同時,主動作為、有效作為,以人才培養和創新驅動為核心,持續深化「一老一小」服務人才優選、精育、善用成效,不斷優化豐富公辦綜合福利機構功能定位,讓福利中心不僅是老人和孤殘兒童的頤養善育之所,更是助力企業成長、擔當人才培養、推動產品創新、凝聚社會力量、引領行業發展的強勁引擎和先行示範樣板。
2022年以來,繼黨的十九大代表、黨的二十大代表、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先進工作者、民政部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範費英英之後,該中心又有1人獲評民政部全國民政系統勞動模範,4人獲評深圳市「五一勞動獎章」,是深圳市福利機構工作者在市級「五一勞動獎」評選表彰中的首次「三連冠」。在養老服務和兒童福利領域實現了由一個勞模的示範引領到一群勞模的星火燎原,形成「培育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的人才倍增效應,也推動形成「培育一個標杆、激活一個群體、帶動一個行業」的良性循環。
夢有徑圓
彰顯孤殘兒童人生價值
此次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曹愛勤(深圳寶安)工作室揭牌,是寶安區推動非遺傳統文化傳承與孤殘兒童福利事業融合的又一創新實踐。據悉,為展現孤殘兒童以強大的內心自驅力努力刻畫生命痕跡,砥礪前行追求幸福生活的拼搏精神,傳播特殊群體身殘志堅、向陽生長的勵志故事,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於2024年5月起以「心有夢想、遇見未來」為主題,先後在區青少年宮、群眾藝術場館、大型商超和街道社區等地開展了區社會福利中心特殊群體非遺刻瓷、扎染蠟染、繪畫串珠等優秀藝術作品巡展,累計吸引近六萬人觀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據介紹,「心有夢想、遇見未來」特殊群體優秀作品展已受邀在2025年5月北京第十一屆中國國際養老服務業博覽會(CISSE2025)首屆兒童福利與服務業特別展區參展,影響力進一步擴大。下一步,寶安區社會福利中心將持續聚焦一老一小「新盼」,堅持黨建引領,開辦好區養老院和新建的「兒童院」兩處「新址」,抓實智慧養老院、築夢童程困境兒童關愛服務、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曹愛勤(深圳寶安)工作室三個新項目,打造認知障礙照護服務、勞模創新工作服務、青少年勵志教育服務、大齡特殊青少年職業技能培訓服務四個「新基地」,用心用情用力推動養老服務和兒童福利工作向新發展。(記者 王娜 通訊員 藍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