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專委會和山東港口青島港共同舉辦的「碳中和」港航高質量發展大會在青島召開。會議旨在匯聚行業精英,凝聚智慧力量,共商港航綠色低碳發展路徑,推動碳中和港口標準落地,以實際行動為全球港航業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除開幕式、全體大會外,大會還舉行了碳中和港口標準工作組成立儀式、「濟青零碳物流走廊」項目簽約儀式,圍繞「港航『雙碳』協同發展」及「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新生態」主題,進行高端訪談,共話發展。
一直以來,山東港口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把建設「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放在「五個國際領先」發展定位的首位,在中國港航領域率先發布《綠色低碳港口「十四五」規劃》。
作為山東港口的「龍頭」,青島港堅定不移錨定「雙碳」目標,抓住山東省世界級港口群、青島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重大機遇,全方位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型,聯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能源研究會碳中和專委會等共同啟動碳中和港口標準編制工作,並先後榮獲7項「亞太綠色港口」「五星級綠色港口」「四星級綠色港口」稱號,在《中國港口高質量發展2023(海港篇)》中,青島港綠色發展位列第一。
錨定清潔轉型,奏響「碳中和」港航建設「最強音」
能源結構綠色轉型是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亦是港口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以此次大會舉行的「濟青零碳物流走廊」項目簽約儀式為例,將以濟青幹線作為零碳物流走廊樣板工程,通過能源島建設、零碳交通工具應用、園區倉儲設施數字化賦能等多要素深度融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構建綠色物流大通道,走出一條「碳中和」與港口質效提升的雙贏之路。
據悉,在創建多元化現代能源體系方面,青島港持續推進能源結構清潔化,加速全場景氫能港口建設,率先建成中國港口首座加氫站、全球首創氫能軌道吊、AGV,實現氫能在港口應用規模化、常態化;在構建貨物清潔集疏運模式方面,青島港充分發揮樞紐作用,持續完善基礎設施、優化服務功能,助力上下游產業鏈加速脫碳,2024年干散貨清潔運輸占比86%,原油清潔運輸占比95%,並打造智能立體集疏運體系,全球首創智能空中軌道集疏運系統,實現港區交通由單一平面向立體互聯的突破升級。
「零碳」+「智慧」,探尋智綠賦能發展「新路徑」
零碳建設始於風能、光能,但又不止風能、光能。山東港口青島港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通過智慧港口建設賦能綠色低碳轉型,集裝箱、干散貨、件雜貨自動化項目,三獲中國港口協會科技進步特等獎,生產工藝不斷優化,裝卸效率持續提升,綠色新質生產力澎湃發展。
從集裝箱智慧碼頭來看,青島港持續全球領跑。自主研發智能管控系統A-TOS、A-ECS,建成中國首座全國產全自主自動化碼頭,碼頭設備全電驅動、零碳排放,全球首創「氫+5G」技術應用。成為中國首個智慧綠色「雙五星」和可提供碳足跡在線核算服務的港口。橋吊平均單機作業效率達到60.9自然箱/小時,連續十二次刷新裝卸效率世界紀錄。
從干散貨碼頭來看,青島港着力提速數智化轉型,以工藝智能化助力生產高效化,有效降低能源及碳排放強度。首創智能協同系統ICS,打造小港池干散貨自動化碼頭,實現無人調度、無人理貨、無人搬倒「三個無人」,智慧商務、智慧設備、智慧鐵路、智慧巡檢、智慧運維 「五個智慧」,效率提升7%。投產「四最」糧食樞紐中心,首創通用碼頭智能管控系統I-GTOS,實現六大機種無人協同作業,效率提升10%。
從件雜貨碼頭來看,青島港破除件雜貨裝卸風險大、效率低、能耗高等生產難題,建成全球首個自動化紙漿碼頭,研製全流程智能裝備和管控平台,效率提升19%,4次刷新紙漿晝夜接卸世界紀錄。行業首創盤圓自動化系統實現五大「無人化」,效率提升20%。首創國際客滾集裝箱自動化作業新模式。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補齊了港口全場景自動化的最後拼圖。
據介紹,面向未來,山東港口青島港將以「碳中和」港口評價標準編制為契機,構建多元化、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打造最清潔、最低碳的「端到端」運輸模式,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第五代港口」建設新篇章。(記者 齊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