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深圳市鹽田區政協委員、深圳香港青年商會副會長、宏愛文化董事長洪宏佳的辦公區,仿佛踏入一座動畫展示館:憨態可掬的甘米熊、活潑靈動的大熊貓、形態各異的小恐龍……琳琅滿目的動畫衍生品整齊陳列,訴說着一個個跨越國界的故事。
「這隻叫『和和』的熊貓來自中國,它的德國朋友甘米熊是個電音迷,猜猜它們是如何交流的?」輕觸屏幕,中德合制動畫《熊貓和甘米熊》的片段躍然而出。畫面中,熊貓「和和」和好朋友正利用中國樂器幫助甘米熊完成電音作品,生動演繹着中德文化的交融。「過去,我們主要致力於將國際知名動畫IP引入亞洲。如今,我們通過多年的國際渠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在國際舞台上講好中國故事,展現文化自信。」洪宏佳說。
把事業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在香港出生,於英國求學,在海外發展多年後,洪宏佳最終選擇到中國內地發展。
「當時,身邊會有朋友不解地問『為什麼要去內地』,畢竟那時留學歸來的香港青年來內地發展的並不多。」談及這一選擇,洪宏佳坦言深受家族影響。「爺爺告訴我,做文化事業,必須知道我們的『根』在哪裡。作為黑頭髮黃皮膚的中國人,我們有責任向世界展現中國最好的一面,傳遞中國文化。」在家人長輩的建議支持下,洪宏佳將團隊遷至北京。「經過多年的海外渠道建設和合作夥伴關係建立,現在是我們講述中國故事的最佳時機。」
自2016年成為政協委員以來,洪宏佳在事業繁忙之餘,也投入大量精力履職盡責。她仍清晰記得自己的第一件提案是關於國家工業發展的。「我特意加入工業協會深入調研,提出要從製造大國向具備原創開發能力的創造大國轉型的建議。」
隨後,洪宏佳又提交在深圳市鹽田區發展國潮旅遊文化產業的相關提案,鼓勵內地老字號企業或傳統文化IP強化創新設計,推出國潮品牌,同時加強與香港企業的合作,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品牌帶到全球。「希望藉此推動內地引進有品牌出口經驗的香港青年人才,同時讓香港青年更好了解內地市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創造更多走向國際的國潮品牌。」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推進,香港與內地的聯繫日益緊密。像洪宏佳這樣的青年一代正在愛國愛港事業中發揮更大作用。她經常分享自己的內地經歷,引導更多香港青年來內地發展,並時刻提醒團隊在追求全球發展的同時,要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說到此,洪宏佳分享了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在申請成立「深圳香港青年商會」時,有人問為何不起名為「香港深圳青年商會」。她堅定地回答:「因為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更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越來越多港澳青年正積極參與大灣區的文化、科技和教育等領域建設,一些人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我期待更多的港澳青年人才積極擁抱新機遇,到內地創業就業、開展合作。」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向國際
對大多數國外民眾而言,長城、熊貓和功夫都是認知度最高的中國文化符號。然而,中國還有包括中醫、戲曲、傳統工藝、傳統音樂等在內的諸多優秀傳統文化,等待着國外民眾了解熟知。
得益於多年來在國際兒童教育動畫製作領域的積澱,洪宏佳始終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向世界推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到內地發展,尤其是成為政協委員後,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着她的構想逐步落地實施。
2024年,當國外合作方提議將其製作的人偶音樂劇直接引入中國時,洪宏佳卻帶着團隊走進了資料室。通過查閱歷史文獻,她們發現中國皮影戲比國外人偶劇和手偶戲的歷史更為悠久。於是,她聯繫到國內皮影戲非遺傳承人,將這一傳統藝術融入全球已有50種語言版本的動畫《小恐龍大冒險》,用皮影加動畫的形式重新將這一國際IP呈現在大家面前。
「觀眾可以在欣賞動畫的同時,感受中國皮影藝術的魅力。」洪宏佳說。這種文化傳播的巧思同樣體現在《熊貓和甘米熊》這部動畫中。該片以音樂為主線,巧妙融合中德兩國樂器元素。「我們查閱資料發現,18世紀一位德國人將中國傳統樂器『笙』引入歐洲,當地樂器製造家根據中國笙簧樂器的發音原理設計出手風琴、風琴、管風琴等笙簧樂器。」洪宏佳解釋:「這部動畫片並沒有刻意去講述這段歷史,而是通過『從甘米熊爺爺向熊貓爺爺學習音樂,到新一代怎麼一起解決音樂難題』的故事,展現了中德音樂交流的淵源。」
如今,洪宏佳已將動畫製作團隊全部遷回國內。「動畫《小恐龍大冒險》新一集將完全由中國團隊原創製作,我們將為片中的主要角色——巨獸龍取一個中國名字!」洪宏佳興奮地說。
採訪接近尾聲時,記者注意到,洪宏佳辦公桌上擺放着一摞厚厚的《中國醫藥導刊》雜誌和《本草綱目》彩繪圖書。
「最近開始研究中醫了?」記者問道。
「是的,我們正在籌劃一部中醫藥題材的動畫片,這也是我最大的夢想,讓更多國外小朋友了解中醫藥文化的魅力,也讓中國小朋友知道中醫藥在世界的影響力。我們要向世界證明,中國故事既能講述古老智慧,也能展現青春活力。」洪宏佳充滿期待的回答。(焦家志 來源:人民政協報)
掃描二維碼可觀看動畫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