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研究叢書》在深圳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研究叢書》在深圳發布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5-03-22 15:05:31 來源:香港商報網

    2025年3月21日,由廣東經濟出版社、深圳市馬洪經濟研究發展基金會、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會暨融合發展研討會在深圳市銀湖CDI大廈一樓國際會議廳舉辦。

    叢書分四冊,作為叢書之一《深港合作:共建跨境高科技產業基地》的作者、深圳市馬洪經濟研究發展基金會創會理事長李羅力介紹,香港「產業空心化」問題嚴峻,給經濟和社會帶來諸多負面影響。由於自身條件限制,香港在解決該問題上困難重重,「再工業化」策略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由此,他提出在深港河套地區建立深港跨境高科技產業園區的構想。他認為深港合作共建高科技產業園區意義非凡。一方面,能鞏固香港的國際競爭優勢,帶動高端服務業繁榮發展,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有效緩解就業壓力與社會矛盾,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香港住房難題。另一方面,深圳可藉助這一契機,再次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在學習借鑑香港及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靈活把控風險。

mmexport1742575738678.jpg

發布研討會現場

    《前海:現代產業的協同發展與制度創新》作者、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結合香港特區政府近2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低空經濟等目標,創新性地提出打造「平台+管道」的前海與香港協同發展「五通」模式,具體涵蓋「港口通」「總部通」「數據通」「商品通」和「低空通」。在實施路徑上,既可以讓前海率先進行先行先試,實現與香港的聯通;也可藉助大灣區的4個平台作為試點,先與香港達成共通,之後再逐步將這種協同模式推廣至大灣區的9個城市,為前海與香港的產業協同創新發展開闢了全新思路。

mmexport1742575754944.jpg

發布研討會現場

    《南沙:面向世界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協同樞紐》作者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劉偉認為,南沙的發展遵循三重邏輯。其一,南沙已成功跨越製造業的艱難創業階段;其二,灣區時代的南沙將憑藉面向世界的開放姿態,有效破解發展過程中面臨的諸多難題;其三,隨着高水平開放時代的到來,南沙正着力塑造全新發展優勢。同時,南沙將通過交通物流、數字貿易、規則導向型營商、科技創新和文化交流這五層網絡的疊加,實現發展範式的重大突破。在實踐探索領域,南沙積極推進「五港聯動」戰略,全力打造世界級智慧海港、聯動升級空港、打造新型數港、建設高質量金融港和構建國際人才港,以全方位推動區域發展。

    《橫琴:打造粵澳產業協同發展新高地》作者代表、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趙恆煜指出,通過促進要素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橫琴有望成長為區域經濟增長極,進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協同發展。橫琴的六大產業發展既取得一定成果也面臨挑戰。高科技產業創新平台眾多但成果轉化遭遇瓶頸;中醫藥產業具備國際化推廣優勢卻受土地和人才制約;文旅產業產品體系豐富但用地和人才供給緊張;現代金融業發展迅速但跨境合作和風險防控有待加強;教育產業資源不斷完善但合作機制仍待優化;數字經濟產業雖有發展基礎但市場開拓和跨境物流存在困難。針對這些問題,各產業也正制定落實相應的發展策略。

mmexport1742575786971.jpg

發布研討會現場

    嘉賓演講環節,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常修澤教授以《從國內大局和國際變局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戰略價值》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應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通過「人本要素放手、物本要素放活、數據要素放量」,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區域經濟活力。從國際層面看,大灣區應以「保障國家平安發展」為首要任務,在此基礎上參與新國際秩序構建。未來,大灣區應加強與東南亞、南亞的聯繫,發揮其在鞏固東南亞戰略中的作用。同時,大灣區應加強科技與產業創新,香港需「鍛長板,補短板」,因地制宜抓技術研發與AI應用,帶動產業發展。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唐傑教授指出,我國服務業貿易占比雖逐步提升,但對外貿易及順差規模龐大且相對集中,存在貿易風險與國家安全隱患。美國在服務貿易領域,尤其是IT產業的軟件、互聯網等細分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源於其在科學創新方面的引領。服務業創新的本質是科學產業化。以DeepSeek為例,通過減少內存占用、優化分工協同、加強硬件交互等創新實踐實現突破。服務業發展應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堅持迭代演進,發揮制度建設擴散效應,充分利用深港各自優勢推動數字經濟創新應用,成為引領服務業數字化發展的關鍵引擎,為經濟再平衡與高質量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mmexport1742575813242.jpg

發布研討會現場

    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研究員易達指出,為推動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應通過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強化創新鏈要素互通、產業鏈協同互補、價值鏈雙向賦能,如積極探索「類申根」制度實現人才要素便捷流動,加速規則互認推動自動駕駛產業協同發展,破除准入壁壘深化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她認為,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落地實施,將為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記者 黃鳳鳴)

    頂圖:發布研討會現場

責任編輯:嚴燕紅 《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研究叢書》在深圳發布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