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以紅色文化為魂、歷史底蘊為根、山水生態為韻、現代活力為脈。香港,是融匯中西的璀璨明珠,是聯通世界的超級樞紐,更是文旅創新的先鋒之地。
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南昌市委副書記、市長高世文接受香港商報采訪,介紹了南昌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成果和戰略舉措。
讓世界看見「天下英雄城」
香港商報:南昌擁有非常豐富的文旅資源和標識鮮明的旅遊名片,請問南昌該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和名片打造國際IP?未來計劃如何利用香港國際平臺擴大海外朋友圈?
高世文:南昌將以開放姿態擁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通過香港這一「超級聯系人」,努力打造「全球旅遊目的地、全國旅遊新高地、全省旅遊中心地」,讓「天下英雄城」品牌在國際舞臺上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是深挖文化「富礦」,打造城市IP。充分保護和利用八一起義、滕王閣、海昏侯、萬壽宮、八大山人等文化資源,形成多支撐、多層次的南昌文旅IP體系,推動南昌文化從歷史走向現實、更加可觸可感。
落霞下的滕王閣
二是強化產品「內涵」,豐富文旅供給。持續「引客入昌」,精心打造「文旅+」系列業態,加快設立「南昌文旅(香港)推廣中心」,主動與香港知名旅行社建立戰略合作,重點推廣「香港-南昌-廬山」高鐵旅遊環線,打造「一程多站」的國際文旅產品體系,努力實現客源互送、資源互推。
三是優化文旅「生態」,提升服務質效。深化優秀旅遊服務體驗城市創建,搶抓240小時過境免簽等政策機遇,在提升入境旅遊便捷度、促進消費支付便利化、推動公共服務國際化、改善入境旅遊購物環境等方面下功夫,持續提升遊客在昌旅遊的體驗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四是打造宣傳「矩陣」,展示城市形象。以「遇見南昌」海外宣傳矩陣為核心載體,積極借助香港國際旅遊展等平臺,生動展示南昌的紅色文化、古色底蘊、綠色生態,讓南昌的現代都市魅力突破地域界限、走向全球。
對接灣區合作成果豐碩
香港商報:南昌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經貿交流合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高世文: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近年來,雙方在經貿、產業、科技創新等方面開展了多層次、寬領域的無縫對接,逐步形成了「雙向開放、互利共贏」的新格局。
一是開放平臺不斷擴大。深化贛粵口岸區域合作,與深圳鹽田港、廣州南沙港在昌共建「內陸港」,推動物流信息互聯互通、共享互認。常態化開行南昌至廣州、深圳鐵海聯運班列,2024年完成外貿進出口集裝箱重箱1.04萬標箱。南昌綜保區還與東莞虎門港綜保區開展戰略合作,構建了項目互薦、信息共享、政策功能互補、特色產業合作的常態化交流合作機製。
二是經貿合作不斷深化。圍繞南昌市「8810」行動計劃,用足用好江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合作活動、大灣區招商推介會等平臺,積極承接大灣區產業轉移。南昌引進了歐菲光等移動智能終端龍頭企業,兆馳、鴻利光電等LED上下遊企業,助力形成「鏈主企業+配套企業」的產業集群生態,目前南昌市電子信息產業鏈營收已經突破2700億元。
三是科技聯動不斷強化。舉辦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車江西(南昌)站活動和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交流專場活動,結合重點產業需求挖掘有效科研成果494項;推動建設中山大學南昌研究院,已高效運營4年,簽署橫向及經營性項目143項;面向大灣區重點高校開展「書記部長進校園」、「百場校招」、香港博士團南昌行等活動。
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
多維度區域互利啟新程
香港商報:南昌與大灣區之間有哪些優勢互補與強強聯手的合作領域?下一步會有哪些具體活動?
高世文:南昌市將繼續深化與大灣區在對外開放、產業發展、科技創新、文旅融合等領域的合作,全面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格局,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實現區域互利共贏發展。
一是持續強化開放互動。積極拓展並持續深化南昌市與大灣區港口合作,推動南昌國際陸港與深圳蛇口港共建「內陸港」,學習海港先行先試經驗做法,豐富完善「內陸港」服務功能,推動信息互聯共享,提升運輸通道時效。
二是持續強化產業互補。南昌將深化與大灣區在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新能源等領域的產業協同,打造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繼續積極舉辦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產業招商推介會等活動。同時圍繞南昌蔬菜、水產、畜禽等優勢產業,積極創建一批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推動更多南昌優質農產品走進大灣區市場。
三是持續強化創新互促。加強與大灣區科技合作,鼓勵南昌企業與大灣區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探索「異地研發孵化、駐地招才引智」協同創新模式,建設研發飛地。加強與大灣區科技創新人才合作交流,對來昌工作的大灣區優秀高端人才,在安家落戶、子女教育、職稱評審、課題申報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九龍湖音樂噴泉
四是持續強化文旅互聯。積極參加大灣區旅遊節會活動,定期舉辦兩地旅遊合作交流活動,主動開通更多對接大灣區的專列旅遊線路。支持大灣區優質公共服務資源來昌發展,加快文旅、養生保健、醫療、康復養老等產業融合。加強旅遊標準、管理和服務對接,推動組建旅遊發展聯盟。(記者 郭美勤 黃淩媛)
頂圖:八一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