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為香港如何繼續發揮好獨特優勢、持續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香港在三個方面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進一步完善大灣區融合,以及充分實踐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3月10日至3月12日,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展開其上任後首次四川省成都市的訪問。3月11日,劉凱旋出席由投資推廣署、四川省商務廳和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中聯辦)經濟部貿易處聯合主辦的「川行天下、鏈通全球 香港優勢助力川企產供鏈國際合作」研討會並致辭歡迎。
劉凱旋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希望可以透過投資推廣署此次拜訪和活動推廣,使四川企業充分瞭解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加上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及卓越專業服務,是內地企業邁向國際市場的橋頭堡,也是海外企業進入內地市場的理想門戶。」
劉凱旋續指,川港近期在「熊貓經濟」和電影《哪吒》的火熱帶動下,在旅遊、美食消費、文化娛樂等方面聯繫緊密,尤其是四川正在發展創新型經濟方面, 與香港同樣重視創科產業和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不謀而合。四川與香港在產業資源方面優勢互補,香港不僅是四川最大的外資來源地,也是四川企業對外投資的主要地方。「香港始終擔當四川與全球市場的『聯繫人』。相信,香港多方面營商新機遇,可以有效賦能四川企業國際化,幫助川企借港出海。」
中聯辦經濟部貿易處二級巡視員閻永青在致辭中表示:「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抓住國家發展帶來的歷史機遇,主動對接「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把川港兩地的產業鏈、資訊鏈、供應鏈和服務鏈聯合起來、深度對接,在攜手打造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創新經濟等方面,將大有可為。中聯辦經濟部貿易處作為國家商務部在香港專責兩地經貿合作事務的代表機構,願為所有內地企業,在投資香港和通過香港平台開拓海外市場方面提供支援與服務。」
四川省商務廳副廳長梁勇表示,香港長期穩居四川第一大投資目的地和外資來源地,到位港資佔四川全省外資總量超60%,「四川與香港的合作,是『內陸戰略腹地』與『國際門戶樞紐』在『一國兩制』下優勢互補的生動實踐。」。梁勇指出,自2018年川港合作會議機制建立以來,兩地經貿合作為四川注入了澎湃動能,助推近200家走出去的川企借港揚帆快速實現全球化佈局,累計貨物進出口額超2400億元,累計對港直接投資額580億元,佔四川全省對外投資總量超70%。「我們將積極推動,並不斷深化川港兩地,以及西部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雙圈聯動』、『雙向賦能』,加強優勢互補,充分依託香港『超級連絡人』的優勢,為企業深耕海外、佈局全球增值。」
投資推廣署運輸及物流,工業總裁王國藩進行主題分享,介紹香港營商優勢,鼓勵四川企業在香港構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以及投資推廣署協助內地企業所提供的服務。
作為跨國供應鏈管理方面的代表性企業,利豐發展(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家敏在現場就香港如何作為內地企業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和貿易融資中心的主題,向嘉賓進行經驗分享。
為了向四川企業詳細講解香港的專業服務優勢和最新的特區政府人才入境計劃,研討會邀請包括滙豐銀行(中國)環球貿易方案部中西區總監黃婷婷、畢馬威企業諮詢(中國)有限公司稅務合夥人李滌非和駐成都辦總入境事務主任余宗培分別演講。
在主題對話環節,投資推廣署駐成都辦招商引才/投資推廣總監幹杉立與嘉賓們探討了四川企業應如何充分利用香港平臺、把握香港營商新機遇。
據悉,劉凱旋於成都的三日訪問期間,將先後參觀來自綠色能源產業、先進製造業,以及低空經濟等高新科技領域的代表性企業,了解並探討他們在香港設立或擴展業務的計劃。並與當地政府部門和企業宣傳香港的營商新機遇,促進川港兩地在產業鏈和創新鏈方面優勢互補,升級發展。(記者 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