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贛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克堅接受香港商報記者專訪,探討贛州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新進展、新成果和新展望。
承接灣區優質產業轉移
香港商報:近年來,贛州全力打造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請您介紹一下深贛產業園的規劃內容和企業入駐情況?下一步,贛州如何通過深贛產業園承接粵港澳產業轉移形成新質生產力?
李克堅:深贛共建產業園區是深贛對口合作的標誌性項目,於去年8月正式簽約落地。園區規劃總面積約43.09平方公里,包括合作開發區和協作配套區兩部分:合作開發區總面積19.29平方公里,其中4.8平方公里將作為啟動區率先開發建設;協作配套區總面積23.8平方公里,教育、醫療、商業、公園等公共服務配套齊全,為園區提供生產生活配套支持。
園區重點圍繞有色金屬和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居、低空經濟等產業開展強鏈補鏈延鏈工程,打造特色主導產業集群,培育創新創業生態。目前,我們和深圳特區建工集團聯合印發了工作方案並開展了前置招商工作,已簽約中歐國際製造產業園、百度算力中心等一批優質項目。
下一步,我們將依托深贛共建產業園區,積極承接大灣區優質產業轉移,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主要是在園區運營上,與深圳特區建工集團組建園區開發運營公司,統籌推進園區規劃、建設、運營等工作,深化產業空間、產業規劃、產業資源等研究。在項目招引上,建立健全園區招商引資製度機製,系統開展政策研究、團隊組建、圖譜編製、活動策劃等,特別是發揮贛深產業合作基金「以投促引」「招投聯動」「投孵結合」作用,市場化引進一批優質項目和先進技術。在發展環境上,全力支持園區在對標深圳規則規製方面先行先試,「帶土移植」深圳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經驗做法,將園區打造成為革命老區中的「特區」。
對標灣區 優化落實政務暖心服務
香港商報:今年贛州在營商環境上還會有哪些改革舉措?如何用服務的暖心增強企業在贛州發展的信心?
李克堅: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土壤,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今年,我們按照「大灣區能做的,贛州也要能做到」的理念,大力實施對標深圳規則規製改革,圍繞科技創新、營商環境、政務服務、金融服務、國資國企、行政執法、公共服務、基層治理、幹部人才隊伍等9個方面,努力探索形成一批可復製可推廣的製度成果。其中營商環境方面,重點對標深圳放寬市場準入、招標投標項目管理、用水用電用氣用地等要素保障、物流集疏運體系、招商引資、外資外貿以及市場監管服務、知識產權、信用體系建設等方面的規則規製,持續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李強總理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政府要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用服務的暖心增強企業的信心」。我們將從三個方面抓好落實:一是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紮實推進數字化改革三年行動,優化「市縣同權」、「民意速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政務服務增值化等改革,在更多領域實現「全程不求人、無感辦成事」,努力為企業提供與大灣區無差別的辦事體驗。二是規範涉企執法。深入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嚴格落實企業「安靜生產期」製度,大力推行「首違不罰」「輕微免罰」等柔性執法措施,重拳整治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保障企業安靜安心發展。三是加大助企紓困力度。我們已經建立了產業鏈鏈長製、政企圓桌會議、企業特派員等幫扶機製,下一步將優化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溝通、惠企政策直達快享、企業訴求快速響應機製,紮紮實實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對企業切實做到無事不擾、有求必應。(記者 郭美勤 林穎萍)
頂圖:全國人大代表、贛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李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