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第九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新鄉市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有關情況。
黃河流經新鄉165公里,流域面積達4100平方公里,擁有全黃河流域最寬河道斷面、最大臨背懸差、最大河道橫比降、最多滯洪區、最大灘區面積、最多灘區人口。
發布會上,新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孫棟介紹,「新鄉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落實中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五年來,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注重頂層設計 構建長效機制
孫棟介紹,新鄉加強組織領導,建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議事會議機制、協調推進機制,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各項工作落實。完善規劃體系,印發實施《新鄉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水安全保障和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加快構建「1+N」規劃體系。實施監督問效,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巡察,與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專項審計相聯動,堅持問題導向、真查實改、問責問效。
強化污染攻堅 保護生態安全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2023年全市空氣質素同比改善率達4.4%,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第7位,PM2.5、PM10和優良天數指標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11個國省地表水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優於考核目標,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100%。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新建4個自然保護地,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入選全國首批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2019年以來,累計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08.81平方公里,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4.05萬噸。推進國土綠化,建成沿黃大堤生態廊道、沿黃河生態觀光廊道、幸福渠穿灘公路廊道、天然文岩渠生態廊道等4條廊道,輝縣市、長垣市、封丘縣、衛輝市成功創建省級森林城市。
築牢安全底線 確保黃河安瀾
加快重大工程建設,全面鞏固控導工程連接線、幸福渠及幸福路拓寬改造工程、黃河大堤加固提升工程「三條防線」,推動黃河主河槽過流能力提升至5000立方米每秒。黃河下游標準化堤防新鄉段全面建設完成,遊蕩性河勢基本得到控制。完善防災救災體系,2020年以來,沿黃各縣(市)組建黃河防汛群防隊伍22萬人,累計補充石料43.77萬立方米,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預置石料17萬立方米,確保了黃河防洪工程安全運行。全省首個建成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L波段風廓線雷達,暴雨等災害性天氣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有效提升。同時,強力推進灘區遷建,灘區群眾遠離黃河水患威脅,過上幸福新生活。
規範水資源開發 提升利用效率
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開展人民勝利渠、大功、堤南等大中型引黃灌區節水改造,年新增節水能力約1300萬立方米。完成「四縣一區」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南線項目,開工建設東線項目。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2023年城市建成區再生水利用總量達6349萬立方米,利用率達42.6%。2023年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40.3%。長垣市、原陽縣、封丘縣等9個縣(市、區)通過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驗收,縣域節水型社會建成率達75%。
推進轉型升級 增強發展動力
強化創新驅動,大力支持高能級創新平台建設,全市擁有各類研發平台2072家,其中國家級45家,抗病毒性傳染病創新藥物全國重點實驗室成功獲批建設。超常規推進中原農谷建設,入駐省級以上科研平台58家、種業企業82家,入駐有院士和戰略科學家領銜的創新團隊53支,種業領域人才達390餘名,初步形成了環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的種業創新生態。壯大戰略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物與新醫藥、電池及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前布局基因工程、氫能與儲能兩大未來產業,華蘭生物成功研發出我國第一個獲批上市的「嬰幼兒劑型」四價流感疫苗;中電科22所自主研發的定向儀,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入選國家首批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名單,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總裝機的56.4%,居全省前列。
傳承黃河文化 打造文旅品牌
保護弘揚黃河歷史文化,開展新鄉古黃河大堤、舊石器等考古調查,原陽黃河金堤遺址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推進黃河藝術作品創作,《老村裏的新故事》《守望的鄉村》等以弘揚黃河文化為主題的藝術作品,獲得國家、省級獎項70餘項。萬正紅榮獲第31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
孫棟表示,下一步,新鄉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推動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項部署要求在新鄉落地生根,努力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範。(記者 郭延 實習生 李佳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