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主題南陽專場新聞發佈會,介紹南陽市奮力建強副中心、打造增長極的有關情況。
南陽市委書記王智慧介紹,近年來,南陽市聚力打造製造業創新發展新高地、高效生態經濟引領區、全國樞紐經濟先行區、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中心、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範區「三區一中心一高地」,全面提升「城鄉發展融合度、改革開放活躍度、營商環境美譽度、要素資源保障度、人民群眾滿意度」五項重點工作水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2%、全省第4,呈現出穩進向好的良好態勢,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南陽實踐迎來廣闊發展前景。
打造製造業創新發展新高地
南陽堅持產業立市、興工強市,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佈局,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
圍繞省定「7+28+N」產業鏈群,重抓重推「7+17」產業鏈群培育。今年前三季度,全市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0個實現正增長、24個實現兩位數增長,淅減公司增長66.5%,金冠電氣增長65.8%,煜眾精密機械增長49.7%,牧原集團盈利110億元,預計全年綠色食品、裝備製造、新材料產業集群產值將分別突破1700億元、900億元、850億元。全市市場主體104萬戶、全省第2,上市企業9家,河南省製造業頭雁企業16家。
持續抓實「三個一批」,今年上半年省重點項目建設綜合考評全省第一,前三季度1261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787億元,占年度計劃的85.9%。投資20億元的漢冶特鋼升級改造、投資35億元的眾德高端汽車零部件、投資20億元的樂凱華光高阻隔膜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加快推進。
建成1590家市級以上創新平台,牧原實驗室被納入省實驗室體系,第一個轉化項目——投資17.4億元的異亮氨酸項目將於11月初正式投產;高性能生物基降解食品包裝材料等7個項目通過評審立項。
打造高效生態經濟引領區
南陽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渠首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地,突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擦亮生態底色。
圍繞保障南水北調中線「三個安全」,全力保水質、全域優生態、全時護運行,堅決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水源地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標準,已累計安全送水超680億立方米,相當於4600多個西湖的水量,惠及沿線超1.4億人。
造林總量常年全省第1,森林覆蓋率達40.51%。入選全國第二批市級水網先導區。獲評生態環境部「2023年度生態環境領域激勵表揚城市」。
拓展「兩山」轉化路徑,以生態產品經營開發和保護補償為重點,推動林業碳匯、土地使用權、礦業權等自然資源權益交易。深入實施「宛美旅遊」戰略,前三季度累計接待遊客7790萬人次,實現總收入608.8億元,分別增長4%和37.6%。
打造全國樞紐經濟先行區
南陽着力完善現代交通體系,培育壯大現代物流業,推動「要素流」加快轉化為「價值流」。
投資132億元的焦唐高速汝方段、方唐段年底通車,投資194億元的嵩內高速、南新高速納入國家高速公路網,高速公路通車裏程突破1000公里,農村公路突破3.6萬公里;投資47億元的唐河航運一期明年底完工,投資97億元的唐河航運二期今年底開工,「空水鐵公」立體交通體系加速構建。
城市體檢基本完成,城市更新穩步推進,550多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15條「斷頭路」建成通車,新建申伯公園等12個綜合公園,400多個口袋公園星羅棋佈。
高標準建設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南陽聯動創新區。2022年以來,累計發運中歐班列貨櫃1000餘個、貨值超2億美元。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出口連續7年全國第1,淅減公司等一批本土企業走向世界。
打造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中心
發揮醫聖仲景故里優勢,加快建設全球中醫聖地、全國中醫高地、全國中醫藥名都。
織密中醫服務網。擁有中醫醫院74家、中醫診所近千家、中醫醫師萬餘名,國家中醫(骨傷)區域醫療中心建成運營,「萬名中醫師家庭簽約服務」經驗在全國推廣。
做強產業全鏈條。大力實施「中醫藥+」計劃,育道地「名藥」,壯中藥「名企」,興南陽「名艾」,建康養「名城」。全市規模化中藥材種植面積195萬畝、佔全省1/3強;擁有宛西、福森等規上現代中藥企業55家;「南陽艾」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艾產業市場佔有率超全國的70%;中醫藥產業年產值突破400億元,入選中國中藥產業綜合實力30強城市。
擦亮仲景金名片。大力弘揚醫聖文化,醫聖文化園一期建成開園;成功舉辦16屆張仲景醫藥文化節和11屆仲景論壇,張仲景博物院獲評國家第二批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
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示範區
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和民生,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護航高品質生活、實現高效能治理。
全力以赴保穩定、守底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三零」平安創建,突出「四治」融合牽引,堅持網格化托底,深化「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鑄魂,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民生支出佔比保持在八成以上,河南省重點民生實事連續2年全省第一,普通高考一本上線率連續多年全省領先,2023年度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全省第1。今年夏糧喜獲豐收,秋糧受災後迅速補救,全年糧食總產約佔全國的1%。(記者 王皓萍 實習生 李佳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