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廣袤大地,民俗文化如繁星閃爍,每一顆都承載着獨特的地域記憶與民族情感。在安徽黃山市屯溪區的新江村,就有這樣一顆熠熠生輝的民俗明珠——新江板龍。它穿越了300多年的悠悠歲月,從清朝的古老時光中蜿蜒而來,帶着先輩們對美好生活的祈願,帶着徽州大地的獨特風情,成為當地民俗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續寫着屬於這片土地的傳奇故事。
歷史溯源:傳承三百年的祈願
新江板龍作為新江村的傳統民俗活動,歷史底蘊深厚,可追溯至清朝年間,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相傳在那時,新江村每逢中秋、春節,都會組織熱鬧非凡的舞板龍活動,村民們以此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據《屯溪地方志》記載,「板龍」的製作和構成獨具特色,它接板成龍,每塊板長約六尺,寬約八寸,上面安放着精心彩繪好的龍身,內部還放置3支紅燭。在舊時,舞板龍常以一族或一村為單位開展,龍的長度依據族、村中男性居民數量決定,也就是俗稱的「一丁一板」。
板龍在奕棋水碓巷、新潭資口亭、屯溪河街等地曾頗為盛行,而其中又以新江村的板龍最為著名,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都有游到屯溪老街的傳統習俗。
傳承發展:守護民俗的當代力量
為了更好地保存和傳承這一民俗瑰寶,新江村專門成立了新江板龍協會。2022年起,新江村自籌資金20餘萬元,用於調查保護民間老藝人,對民間原始的新江板龍進行深入挖掘整理。在不懈努力下,具有鄉村氣息、民間風格、獨特韻味的新江板龍,以最本真的面貌重新出現在觀眾面前。
如今,新江板龍不僅舞出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與韻味,舞出了世代傳承和發展的脈絡,更舞出了當代農民振興鄉村的蓬勃力量,成為鄉村文化傳承與發展的生動象徵。
巡演風采:震撼人心的民俗盛景
新江板龍巡演時,場面十分壯觀。以鑼、鼓、鑔、鼓板為儀仗,龍珠在前方引領龍頭,牽引着長長的龍身走街串巷。一時間,所到之處流光溢彩、聲色交映,熱鬧非凡。當來到街頭廣場表演區域,板龍迅速盤攏、伸展、再盤旋,呈現出「聚似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震撼宏觀景象,充分展現出獨特的民俗魅力。
自恢復起舞以來,新江板龍積極參與屯溪區非遺民俗節、元宵踩街、中秋舞龍踩街等活動,吸引了世界各地遊客前來追逐觀看,已然成為屯溪街頭巷尾最耀眼的民俗表演活動。此外,新江板龍集書法、繪畫、剪紙、竹編、紮制藝術為一身,全方位展示了徽州地區多樣的民間技藝,有着極高的藝術價值和傳承價值。(記者 吳敏 通訊員 潘雷 姚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