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於今年11月拉開帷幕,作為重要承辦城市之一,深圳正以「體育+科技」的創新融合激發全民期待。近日,羊城晚報記者隨「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採訪團,實地探訪十五運會深圳賽區場館建設與籌備情況。
「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更是一次城市科技實力的集中展示。」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深圳賽區執委會副主任劉蕾介紹,深圳充分發揮「數字城市」的建設優勢,依託城市信息模型(CIM)數字底座,智慧調度系統(MOC)已實現運動員抵離、住宿、賽事信息等的全流程數據聯動。
她透露,目前已有超過70家深圳科技企業積極參與賽事籌備,紛紛為十五運會提供前沿科技產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點之一,便是人形機器人將在賽場亮相。「它一定會出現在賽事中,具體會以怎樣的方式登場,還是給大家留一點神秘感!」劉蕾笑着說道。
作為深圳十五運會承辦賽事最多的場館,深圳市體育中心經過5年升級改造,從原本的3.2萬個座位擴容至最多可容納4.5萬人,成為深圳首個符合國際A級足球賽事標準的專業足球場。
面對如此龐大的觀眾容量,如何更快地找到座位?記者在探訪中發現,深圳市體育中心同步引入了「i深體」智能導航系統。該系統通過AR技術,結合場館內部署的藍牙信標與GIS地圖,為觀眾提供精準、沉浸式的場館定位與導航服務。深圳市體育中心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體育工藝負責人呂佩蕾告訴記者,作為場館建設者,他前期調研曾走訪多個體育場館進行觀賽和觀演,發現觀眾普遍遇到「找座難」的問題。「我們希望通過科技賦能,讓此次前來觀看十五運會的觀眾,享受到更加便捷、智能的觀賽體驗。」他說。
劉蕾介紹,深圳市體育中心將承辦足球、羽毛球、射箭、飛鏢等7項賽事,是賽事最為密集的場館之一。截至目前,深圳賽區18個場館已全部通過驗收,賽事準備工作正有序推進。
7月1日,深圳市龍崗區將迎來本賽區首場賽事——殘障人士自行車比賽,備受矚目的深港馬拉松賽事也將於今年下半年在深圳舉行。「2025年2月23日,我們已在深港兩地圓滿舉辦了十五運會馬拉松測試賽,賽事首次將馬拉松賽道延伸至香港,運動員首次通過深圳灣大橋,從深圳出發,經香港再折返回深圳,真正實現了粵港兩地共同辦賽。」劉蕾介紹。
頂圖圖說:深圳市體育中心 主辦方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