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認識深圳新家園的地理,必先認識深圳的古村。
4月10日,深圳6號線支線二期熱滑成功,有碧眼站。
碧眼村考。2024年9月16日下午,步考碧眼村。手機筆記如下:
碧眼舊村,進村看見老龍眼。舊村560號麥氏宗祠。陽光充沛熾烈。祠朝南略偏西。祠一進。
碧眼麥氏宗祠。
背後略升起,再升高,439號有老荔三四棵,及枯樹。
碧眼老村之荔。
村乾淨,安靜。在光僑路東。
村原北倚20米小崗,現全為樓。老村為瓦屋。龍眼樹種至頂上。舊村不大,團結在小崗之陽。
新村在西北上方。碧眼舊村之崗體南北長有兩百米。村北光武路。村東即大頂嶺山森林公園。東偏北望大屏障。
廣深港高速鐵路穿過碧眼村。火車飛過!
高鐵飛過碧眼村。
鐵路高架下有荔枝龍眼園。亦多瓦房。村旁即高爾夫球場,森林運動公園,虹橋公園。村路曰羊川路。村西南光明新城公園,即牛山。碧眼水庫在村南,亦曰碧湖。從省城回來的火車上看見那湖很小。虹橋公園很大很大。
碧眼水庫邊上有小尖崗。
晚上研究發現,那小尖崗叫羊川山,82.0米,在碧眼水庫西側。羊川路由此來。禾坑山84.2米,在碧眼水庫東側。禾坑山至老村之崗,民國舊圖此崗之東以河為界是東莞。
舊村41-7棟劃在鐵路之東,及我所見之鐵路高架下瓦房,皆舊村之東南末端。此末端之東,即我見有荔園之地,最新行政圖標為荔枝園山,是否麥氏祖山燈盞窩,這個今天先不說。
舊村北面地名厚底布,或碧眼之崗本名。布,埔也。埔,台地也。牛山,《深圳市區街道地圖集》100.7米,西之峰89.5米。光明區管委會之獨立小崗30.5米。
碧眼老村所倚之崗。
白琥壢。《深圳·香港地圖集》在碧眼新村之東側標白琥壢。又作白芋瀝。有民國1949年圖曰百富瀝,其西南之山104米是牛山,則百富瀝即是碧眼村。
又據稱麥氏大宗祠為合水口、薯田埔、馬山頭、根竹園、碧眼、白芋瀝六村總祠。1866圖白湖瀝、壁眼、劉村(樓村)。則碧眼、白芋瀝為二村。衛星地圖白芋瀝標在碧眼舊村北面水塘。細看現衛星圖,白琥壢是一個南北長三角形的大型社區,有100多棟樓。南端有白琥壢果場大樓。
從碧眼村東面之崗看,碧眼是否《嘉慶新安縣誌》之象嶺,雖有說象嶺是木墩村。
重要補考。民國舊圖作百富瀝。兩處大聚落,村皆朝西南,村前皆有塘。白琥壢位置前方西南是新圍,現有新圍小區。新圍正南牛嶺,164.5米。新圍、牛嶺之間為森林。碧眼老村東面大面積森林,白琥壢上方(東北)亦有森林。牛嶺西有大園崗,76.1米。白琥壢西有筆山,現有筆架山別墅區。碧眼老村東北稍遠處有山曰黃泥拳,73.0米,這是《深圳市區街道地圖集》的回歸亭及大博果場,67.3米。黃泥拳在大頂嶺西偏北,逕口村正南。
《深圳市區街道地圖集》碧眼村附近。
從舊地圖看,廣深港高速鐵路線正好走了當時的寶安、東莞縣界。
深圳地鐵6號線碧眼站在碧眼老村北面,白琥壢50-5棟與地圖上的白芋瀝(光武路旁一個大坑)之間。
大師傅庫克說:十六世紀早期葡萄牙人標記南頭,nantoo,只不過是六個字母。而實際上,這裏有幾百條村。從今天開始,咱們說說這些村。更新可能比較密集,敬請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