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美國市場傳出對中概股「除牌」風險,中概股回流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4月13日公開表態,已指示香港證監會與港交所「全速備戰」,確保香港成為全球中概股回流的首選地。受此消息刺激,港交所14日大漲近7%。
陳茂波在公開講話中強調,香港背靠祖國、依託「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已成為全球資本眼中的「避風港」。他透露,香港已建立針對海外上市企業的「雙重上市」及「第二上市」監管框架,大幅簡化流程,降低企業合規成本。
針對全球最新變化,陳茂波稱,已指示香港證監會和港交所做好準備,若於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希望回流,必須讓香港成為它們首選的上市地。港交所亦會加緊做好在東盟和中東市場的聯繫和推廣工作,吸引更多當地優質企業來港上市,同時匯聚更多國際資金到港,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實力和地位。
最近幾年,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在美國上市的中概股頭頂美國監管與退市的雙重風險。近年來,阿里巴巴、網易、京東等頭部中概股紛紛奔赴香港,完成第二上市。如今,中概股回歸港股市場熱度似乎又有再起的跡象。
中概股回流港股主要有3種方式:私有化退市後重新申請港股上市、在香港二次上市、雙重主要上市等。其中,二次上市流程簡單、所需時間短,合規要求獲多項豁免;而雙重主要上市,因為兩個資本市場同為第一上市地,公司必須符合香港所有的上市規則。目前,阿里巴巴、網易、京東等中概股已經在香港二次上市或雙重主要上市。
所謂第二上市,是發行人在多個交易所進行上市的一種選擇。與之類似的手段還包括「雙重主要上市」,即在兩個上市地都採用主要上市的方式。
在內地企業紛紛赴港上市的同時,中概股也具備回歸港股趨勢。普華永道預計,2025年香港IPO融資額將達到1300億港元至1600億港元,並有可能躋身全球三大IPO市場之列。
根據統計,當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超100家,總市值逾6萬億港元。其中,高盛篩選出的27家「符合回流條件」企業,覆蓋電商、金融科技、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拼多多、滿幫等新興巨頭因高成長性備受關注,而富途、傳奇生物等則可能藉助香港市場提升國際知名度。高盛認為,若這些企業成功回流,將對香港市場的流動性與估值體系產生結構性重塑。
深圳一家中資券商海外分析師稱,雖然目前港股市場在交投方面與美股仍有差距,不過出於各方面考慮,部分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選擇港股二次上市可能性較大。從中長期來看,港股市場有能力逐步承接並替代美股流動性。(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