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金融及投資銀行家 溫天納
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3月份通脹數據,CPI按年微跌0.1%,跌幅明顯收窄;PPI則按年下調2.5%。筆者認為,整體數據呈現穩中略進的趨勢,顯示政策逐步發揮效果,但在內部動能仍待進一步提升、外部環境充滿變數的背景下,未來仍需政策持續配合,應對所面對的多重挑戰。
核心CPI按年轉正 消費動能修復
CPI回穩,部分因應今年春節時序與氣候因素的正常化。去年2月曾受春節錯位及寒冷天氣所影響,令基數偏高;今年3月,隨着天氣回暖與農產品供應穩定,食品與服務價格逐步改善,帶動CPI跌幅明顯收窄。當中食品價格按年跌幅回順,服務價格亦隨出行活動回升而改善,反映民間消費活動正逐步復蘇。
更值得留意的是核心CPI按年轉正,顯示基礎消費動能有所修復。家電價格方面,受「以舊換新」政策推動,補貼範圍涵蓋更多品類,包括家電、汽車及家裝項目,有效帶動居民更新換代意欲。3月份家用器具價格按月上升2.8%,創下統計以來新高。旅遊與交通服務價格亦見起色,當中交通工具使用與維修服務價格按年由負轉正,旅遊相關價格跌幅顯著收窄,說明居民消費信心持續回暖。
不過,筆者認為現時多項「促消費」措施主要側重供應端,例如補貼、優惠等,對需求端特別是收入增長的支持仍有發展空間。過往經驗顯示,補貼政策對價格的支撐或具短期效果,但若無進一步「增收」政策配合,消費動能或難以持久釋放。例如去年交通工具價格在政策推動下出現回升,但今年初至今再度放緩,反映收入層面的支持對提振內需仍具關鍵性。
PPI跌幅擴大 上遊行業價格壓力大
至於PPI方面,按年跌幅擴大至2.5%,顯示部分上遊行業仍面對較大價格壓力。一方面,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特別是3月份原油價格回調,令石油、煤炭等行業出廠價格受壓。另一方面,出口導向行業亦開始面對價格「回調」壓力,包括電腦通訊、汽車、船舶航空等產業,其價格按年變動出現輕微下跌。
中美關稅戰未來趨勢嚴峻,出口形勢變幻無窮,當中的不確定性對出口價格、企業利潤以至整體製造業景氣構成嚴峻挑戰。
整體而言,筆者認為,3月份CPI與PPI數據反映中國經濟內外部仍處於逐步復蘇的過程之中。內部方面,政策帶動初見成效,惟未來需從收入與就業層面加強支持。至於針對外部因素,環球貿易及通脹趨勢將有激烈變化。短期內,穩定物價與提振內需仍是政策重點所在,未來可望在更精準的財政與貨幣協同之下,鞏固經濟基礎,同步穩定內需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