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三大指數個別發展,滬指小幅收漲,創業板指及深成指小幅下跌。行業板塊個股方面,大消費、固態電池等漲幅居前。截至收盤,滬指漲0.15%,報3267.66點,深成指跌0.27%,報9858.1點,創業板指跌0.13%,報1930.4點,科創50指數跌0.78%,報1006.34點。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10771.94億元。
機構看盤
中信證券:在國九條及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的引領下,證券公司有望圍繞一流投資銀行建設的目標持續回歸根本、做優做強,在服務五篇大文章,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進程中充分施展自身潛能。着眼 2025 年,證券行業有望憑藉高成交額、持續回暖態勢以及成本控制進一步呈現自身業績彈性。當下證券行業估值處在 2018 年以來 42%分位數,有望伴隨改革的不斷推進達成估值修復。
中泰證券:當前仍然建議維持「高低切換」的思路,尤其注意高估值、高槓桿、業績承壓的中小市值風險,重視防禦類與安全類主線:一是處於產業鏈核心、具備成本控制與議價能力的央國企龍頭。此類央國企龍頭的運營更加穩健,受外部衝擊影響更小。二是具備穩定現金流、受益於政策支持的高分紅資產類別。在外部擾動頻發、估值切換階段拉鋸的背景下,具備政策護航與基本面支撐的資產將更可能獲得資金青睞。
銀河證券:展望後市,後續中國繼續擴大對外開放是核心,政策指引與微觀產業變化值得關注。這種背景下,我國中期戰略機遇大概率逐漸浮現,因此在戰略上一定要樂觀,低位區域要敢於投資定價長期符合邏輯的優質資產。在戰術上,市場缺乏明確主線前提下,資金依然有較強的博弈屬性,行業輪動很快,短期以超跌反彈看待,後續或還有磨底需求。
東方證券:綜合來看,關稅風險對市場影響暫時告一段落,市場反彈行情構成主基調,但滬綜指、創業板回補「關稅缺口」仍面臨考驗,當前市場下行風險降低,後市將進入震盪期。配置上,震盪期內自主替代、紅利資產相對占優,此外製造板塊中景氣改善的內需品種也可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