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第25個「4·26世界知識產權日」來臨之際,一場以「法治引擎 企航未來」為主題的知識產權保護發展情況發布會(AI人工智能與知識產權)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舉行。此次發布會吸引了司法界、學術界、企業及律所代表等約200人參會,共同探討在AI技術浪潮下,如何以法治護航科技創新,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創生態注入強大動力。
加強多方協同 共尋法治護航之道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黃志堅在致辭中指出,深圳作為「科技第一城」,前海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至關重要。他提到,創新企業在商業秘密保護、跨境知識產權布局等領域需求迫切,深圳法院將持續完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打造「前海樣板」,與社會各界共同營造尊重創新的良好環境,為深圳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法治保障。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副局長劉桂林介紹,前海積極支持香港青年創新創業,構建深港科技成果轉化的「前海模式」。作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示範區,前海已聯合各類知識產權機構形成集聚效應,構建起全鏈條生態保護體系。他倡導前海知識產權機構加強協同,為科技創新主體提供「全周期、全鏈條」服務支持。
創新舉措頻多點開花 解鎖AI知產保護密碼
活動上,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黃志堅、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副局長劉桂林、深圳知識產權法庭庭長蔣筱熙、前海產發集團董事長羅和平共同為「護夢計劃」暨「前海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服務站」揭牌。該計劃旨在構建全鏈條法治服務體系,為深港青年創新創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計劃以對接區內相關法治機構的優質法務資源為基礎,重點開展助企法治政策宣講、法律知識科普、重點產業法律治理研討等主題活動,同步建立需求導向型法律保護常態機制。服務站主要面向前海夢工場入駐的港澳青年創業團隊、前海科技企業以及跨境科研機構等,重點覆蓋人工智能等領域,推動深港知識產權助企發展,探索跨境規則銜接機制。服務站將幫助企業對接知識產權「確權—維權 — 轉化」服務,提供其他特色知識產權法律服務。
一系列法治制度創新成果接連亮相。深圳知識產權法庭庭長蔣筱熙解讀《企業商業秘密管理與維權指引》,通過構建場景化防控矩陣、動態化治理機制和全鏈條維權體系,幫助企業提升商業秘密保護能力。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司法事務辦公室主任蘭詩文發布《2024年度深圳法院知識產權十大典型案例》,涵蓋多領域,展現創新裁判智慧。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副主任鄧愛科發布《人工智能(AI)領域專利布局與申請指引》,為企業提供AI專利布局實操指導,助力提升國際競爭力。
多維視角碰撞 拓展知產保護新視野
在講座分享環節,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四級高級法官張婷深入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識產權法律問題,強調數據合規和侵權風險防控。中國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黃亞英從立法角度為大模型時代深圳知識產權立法優化提出建議,包括明確知識產權客體、加強數據合規管理等,並建議依託前海深化粵港澳跨境IP協作,為企業「走出去」提供法律保障。深圳市工匠社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招俊健基於企業實踐分享AI硬件企業國際化發展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策略。
在圓桌討論環節,嘉賓們圍繞AI知識產權保護的司法規則、政策設計與企業實踐等展開討論。此外,活動還設置了自由交流環節,11家前海知識產權律師事務所駐點會場,與企業面對面交流諮詢,現場討論熱烈。
會後,港資企業智法數科副總裁Gavin表示,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對公司助力顯著,專業快速通道縮短了專利申請周期,跨境服務為港資企業提供了便利。Gavin說,前海深港國際法務區內經常舉辦知識產權培訓和交流活動,不但幫助我們團隊增強了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專業能力,也為我們提供了與其他科技企業交流經驗的寶貴平台。他期望在未來,法治力量在AI生成內容保護、跨境協同、侵權應對及中小企運營指導等方面進一步發力。
「我們是一家專注於智能製造和數據創新的人工智能獨角獸企業,主要是將大模型運用於工業領域中,為製造業提供知識產權服務。」深圳思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總監曹富炘表示,企業發展前期需要積累一批知識產權,在前海得到了中國(深圳)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快速優先審查服務。發展到一定階段後,企業在商業秘密保護方面產生了迫切的需求。市中級法院此次發布的指引對企業在逐步搭建商業秘密保護體系方面有重要的實際指導作用。
「AI技術在帶來便利的同時,對企業知識產權保護也帶來很多挑戰。」華商林李黎(前海)聯營律師事務所周江律師介紹,他與律所同仁組建了一支專門的技術團隊,在接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接口基礎上進行自主開發,旨在提升工作效率,更快響應客戶需求,更好地確保客戶資料保密度和法律專業服務精準度。
深圳市工匠社機械人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招俊健說,深圳前海及整個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優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極少存在「專利叢林」,是適合創業的熱土。但企業「出海」無可避免會面臨知識產權風險,他期待前海知識產權保護服務站能為企業提供更多保障。 (記者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