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電影】紀錄片《早鳥》首映 展現多元生境視角

【電影】紀錄片《早鳥》首映 展現多元生境視角

責任編輯:副刊 2025-04-14 19:50:18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

   自然、人和其他生物的存在是一個通過觀察,可以確定的事實。雖然宗教與科學對它們的起源各有解釋,但與交通工具或建築物不同,這些存在並不是人類利用工具和材料創造出來的。第四十九屆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49)入選「紀錄片展映」單元的電影《早鳥》探討了人作為世界的一部分,如何在自然存在與由人所創造的現實中尋求更好的共處方式。

   共生主題紀錄片

   在《早鳥》的全球首映中,電影監製葉揚談到,這部影片的一個關鍵主題是「共生」。她解釋道,共生的問題存在於人與人的相處之中,同時也存在於人與其他生物的關係裏,她鼓勵觀眾在觀影後思考如何達到萬物共生」的和諧狀態。這部紀錄電影拍攝於香港幾處不同的自然環境,包括山林、村落和海洋。每一處自然景色中,鏡頭總少不了植物與多樣生物的畫面;而鏡頭裏的參與者(受訪人物)也不免與這些生物互動。電影中第一位出場的參與者——作家兼農夫葉曉文坐在鄉間接受採訪時,一隻蝴蝶停留在她手上,她情不自禁地對着鏡頭感嘆。她為村落中一些原住村民不喜歡的牛取名字,展現了她與動物之間無意與有意的連結。而在《早鳥》中第四位出場的參與者——地產公司職員兼畫家蔡逸俊,則在家中窗外為鳥類設置了一個小型休憩處,並對各種鳥類品種如數家珍,將牠們留於畫筆下。人類與除人之外的生物共生這個話題似乎於任何人都有關聯,不僅是常駐自然的人們,還有像蔡逸俊一樣主要在城市生活的人,不少人如他一般保持着與鳥類的密切互動。

   人們對物種的不同態度

   在電影的映後交流中,《早鳥》導演蔡瑞琦 Ricky 表示,這部紀錄片也想談人們對物種的不同態度。如上文提到,葉曉文與原住村民對牛的看法有所不同,前者主動與牛建立連結,而後者則因牛群曾破壞村民房屋,不希望村莊與牛再保持聯繫。這樣不同的角度在電影中透過採訪與鏡頭,讓觀眾看見生物之間的關係既是公共的,也是私人的。這部電影中,「多元化」是一個貫穿性的討論。Ricky 談到選擇電影中四位主要參與者的過程時指出,她與監製葉揚希望所選受訪者能代表不同背景與態度,展現人們面對自然時的多元思考。生態攝影師馮漢城因在山道上目睹香港瘰螈的屍體,決心策劃影像藝術展,將人類所創造的交通工具對這類小型生物生命的干涉,擺到大眾眼前,喚起公眾對這一現象的關注。模特兼潛水教練余曉彤常常潛水,冒着生命危險清除人類捕魚活動導致的鬼網,也會帶女兒一同到沙灘撿拾人為造成的垃圾。有時候,人們對自然環境並非出於惡意,而往往是因為缺乏態度與認知,從而對自然與野生生物造成傷害。

   推動保育發展

   香港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在首映禮致辭中表示:「《早鳥》這部紀錄電影,是提升公眾對於自然保育關注的重要一步。」電影主要展現了四位如上文所述的各行各業的人,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愛着自然。鳳凰衛視集團事業發展副總裁張彤肯定了電影對保育發展的推動,「希望全世界都看到香港不僅僅是國際都會,更有值得自豪的生態自然。」接着,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行政總裁黃碧茵表示認同電影拍攝保育工作人們背後的故事,強調保育是「與時間競賽,而每一個人都是關鍵角色。」《早鳥》是鳳凰衛視《香港自然故事》項目的核心成果之一,《香港自然故事》項目是一項包括紀錄片、紀錄電影、新媒體課件及系列活動的大型文化公益項目,由鳳凰衛視集團和華潤集團聯合出品,鳳凰衛視集團和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共同發起,並得到香港特區政府的全力支持。

   葉揚表示,「人與自然」是一個廣闊的主題,展望未來能創作出更多相關的優秀作品。同時,她提到紀錄片需要講真話。電影放映結束後,一位觀眾表示,自己長年行山,卻從未見過野生動物自然死亡的屍體。葉揚說的「真話」,或許難以涵蓋世界上每個人。人人都有自己觀察到的真實。在這部影片中,導演重視參與者視角下、獨屬於「參與者的真實」的呈現,同時透過視聽語言傳達創作者的思考。例如,從籠中之鳥的畫面剪接至排列整齊、密密麻麻的香港住宅大廈,不僅表達了對城市空間與個體處境的理解,也引出了對「自由」的再思:鳥被關在籠中,有人認為那代表保護,是一種自由;也有人認為,那是束縛。人並非天生擁有土地的使用權,而是必須依循人為制度去獲取;而當人被安置在封閉的住宅中,這種安排有時也被視為公平、有序。人與鳥的處境如此相似。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帶着善意的作品出現,引發觀眾對萬物和諧共生的思考。(記者、攝影 孔雀兒

首映禮後,導演蔡瑞琦(左)和嘉賓敬酒。

Early Bird Hidy.jpg

《早鳥》的參與者余曉彤來到了現場

紀錄電影《早鳥》將於41719日分別舉行電影節期間的第二及第三場放映。該片由安樂影片發行,預計年內登陸香港院線與觀眾見面。

責任編輯:副刊 【電影】紀錄片《早鳥》首映 展現多元生境視角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