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自貿封關看海南」港澳台媒體記者採訪團來到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參訪了三亞電子加速器誘變育種實驗室。
據悉,三亞電子加速器誘變育種實驗室是我國第一座農用科研型電子加速器誘變育種示範平台,為海南省和全國的植物研究提供技術保障,加速作物育種創新進程。該實驗室位於海南大學三亞南繁研究院,由中國農科院原院長翟虎渠教授、謝華安院士等十餘位院士共同發起和參與創建。該實驗室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搭建了全球首個誘變育種技術平台。2023年10月電子加速器輻照誘變裝置獲國家發明專利,2024年7月榮獲海南省十大成果獎且申請14個專利。
「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又稱南繁硅谷)聚集全國主要農業科研力量。作為農作物新品種研發的核心基地,其南繁育種技術可顯著縮短育種周期。」在接受港商記者採訪時,三亞電子加速器誘變育種實驗室技術總工許德春表示,該實驗室技術與傳統育種方法相比,具有相對生物學效應高、突變譜廣等優勢,還能為常規育種提供新種質資源,對環境無污染。同時,他也表示,得益於海南自貿港政策,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通過省級檢疫自主權改革(原由國家實施),破除跨境種子流通壁壘,建立符合國際規則的檢疫體系,為與東南亞等國的技術合作掃清制度障礙。(記者 林彬彬 唐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