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氣溫回升,皖南黟縣進入春茶採摘季,茶園裡茶農們忙碌地採摘春茶,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採茶景象。
日前,走進洪星鄉橫嶺生態茶園基地內,整齊插放的黃色粘蟲板與翠綠的茶樹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茶農們腰系竹簍,手指在茶樹間靈活翻飛,搶抓農時採摘鮮嫩的芽尖。
「我一天可以採摘5-6斤,大概可以賺380塊錢。」村民金菊眉一邊嫻熟的採摘茶葉一邊說道。
在位於漁亭鎮的黃山市青嶺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茶機開足馬力加工生產,翠綠的鮮葉經過一道道精細化工序後變成了仙毫佳品。
據了解,該企業生產的精緻綠茶和毛峰均出口非洲、歐洲、中亞等十幾個海外國家,年銷售干茶量4800噸,產值達6200餘萬元。
圍繞當前春茶生產的關鍵環節,該縣組織農技人員深入茶園,指導茶樹修剪、肥水管理等生產措施,提高茶葉品質。實時監測「倒春寒」等不利天氣,通過微信群、短信等渠道及時發布預警,提醒茶農搶抓晴好天氣應采盡采,最大限度降低天氣對產量的影響。並強化全鏈條服務保障,推廣「粘蟲黃板+生物農藥」模式,全縣配送黃板265萬片,防控面積達6.635萬畝,有效減少化學農藥使用,保障茶葉生態品質。
「今年春茶雖因低溫推遲3至5天開採,但茶葉品質更優,茶多酚含量更高。」縣茶葉站站長詹三良介紹道。
同時在春茶開採前,該縣組織對縣域內20多家茶企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重點整治電力設施、制茶機械、消防器材等安全隱患。針對用工密集企業,通過上門培訓、發放《致全縣茶葉從業者一封信》等形式強化安全意識,並推動企業為採茶工購買意外保險,簽訂安全生產責任書,織密安全防護網,切實保障生產安全。
目前,全縣春茶生產正穩步推進,累計產茶80噸,產值達5360萬元。在嚴守安全生產底線的基礎上,茶企與茶農正全力保障春茶生產穩定高效。(記者 吳敏 通訊員 鮑麗雲 王瑤 何彥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