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記者昨日(4月8日)從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獲悉,為進一步提升市民遊客的城市觀光體驗,今年截至目前,深圳交通部門已分兩批次在全市設置共17處「城市打卡拍照區」,進一步挖掘道路空間的文旅價值,讓市民遊客在路途中就能邂逅城市之美。
「城市打卡點」引來市民遊客嘗鮮點讚
據介紹,今年2月,首批「城市打卡拍照區」在後海大橋和望海路試點亮相。後海大橋打卡區以「灣區天際線」為主題,深圳市民可在此拍攝人才公園生態綠廊與後海金融總部建築群構成的立體畫卷;望海路打卡區則以「一河碧水,兩岸繁花」為設計理念,通過沿河花帶與碧水清波營造詩意空間。
兩個點位均通過藍色地面標線劃定專屬拍照區,配套設立「深圳打卡點」立體標識,在幫助市民快速定位目標地點的同時,也可引導市民在指定範圍內拍照活動,減少對交通和行人的干擾。打卡點標識設計有圓形嵌地和附着式兩種樣式,採用黃銅材質,內圈附帶相機圖案和深圳打卡點中英雙語字樣。
首批城市打卡點推出後,市民遊客紛紛前去「踩點」,引發一眾讚嘆。社交平台上很多網友留言留影,「這個打卡點真是絕,隨手一拍都是美圖!」「走在路上,輕鬆捕捉城市的美,生活中多了更多小確幸。」
交通「微改造」賦能城市文旅體驗升級
在首批試點成功基礎上,深圳市交通運輸局於近期上新了第二批15處城市打卡拍照區,同樣通過藍色地面標線劃定專屬區域,並配套設立「深圳打卡點」立體標識,幫助市民快速定位目標位置。
位於鹽田區海翠路的城市打卡拍照區。
這些打卡點位如同一支多彩萬花筒,折射出深圳不同的側面:甘坑古鎮觀景點將客家碉樓與文旅小鎮疊印,展現傳統與現代的共生;解放路文和友的霓虹燈牌重現市井煙火,與百米外的地王大廈形成魔幻拼貼;在深南大道與紅嶺中路交會處,鄧小平畫像與現代化樓宇構成的「時空對話」場景,讓城市地標成為改革開放精神的生動註腳;留仙大道「來了就是深圳人」的標語牆,更成為千萬奮鬥者的精神地標……
龍崗紅立方天橋打卡點。
「近期推出的城市打卡拍照區,將市政道路轉化為文旅體驗場景,是深圳對交通設施賦能文旅這一創新模式的探索。」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千園之城」,深圳從不缺少山海勝景,交通部門通過挖掘道路空間的文旅價值,持續嘗試在城市肌理中尋找詩意——通過地面繪線、景觀裝置等「微改造」,在市政道路空間打造15分鐘可達的「城市微景點」。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局將繼續做好打卡點推廣宣傳工作,將城市交通動脈打造成為展示城市魅力的「流動秀場」。(圖源 深圳特區報)
頂圖圖說:坪山大道碧嶺天橋打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