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生
所謂金融就是指資金融通,一個國家金融業的大小強弱根本上取決於該國的經濟實力。然而,從中美兩國的經濟實力與金融影響力比較來看,金融業發展似乎與經濟實力關聯不大,比如,目前美國的經濟總量佔全球不到25%,並且仍然呈下降趨勢,但美元在國際支付和國際儲備貨幣中的佔比均超過50%,有時甚至高達六成。另一方面,按匯率折算的中國經濟規模盡管嚴重低估了中國的經濟實力,但中國GDP仍然佔到全球經濟總規模的約18%,並且這一比重呈上升趨勢,然而,按照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統計,人民幣在全球貿易支付結算中的佔比不足5%,同樣,人民幣在國際儲備貨幣中的佔比也不到5%。中美兩國的情況似乎說明,金融影響力可以不受本國經濟實力的約束。
四大原因令中美金融影響力有別
那麼,為什麼會形成中美經濟實力接近而金融影響力天差地別的情況呢?這其中有四個重要原因使然:一是自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奠定了在全球經濟的霸主地位,今天,美國在全球的經濟地位雖然大不如前,但名義上仍然是全球第一經濟強國,所以美元的影響力並沒有完全脫離美國經濟的支撐;二是美國利用布雷頓森林體系,奠定了美元的霸權地位,時至今日,美國仍然是國際貨幣秩序的主導者,美元的影響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助力;三是美國在全球建立軍事基地,在美國軍事力量的保護之下,美元沒有對手;四是美國通過科學技術創新引領世界科技潮流,營造美國投資天堂形象,吸引全球資本滾滾而來,全世界投資者心甘情願認可美元的霸權貨幣地位。雖然時過境遷,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美國仍然沒有遭遇替代者,這正是美國的金融業可以脫離美國經濟的現狀繼續左右影響世界的主要原因所在。
然後,必須看到,中國正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難對付的挑戰者,而且中國對美國的挑戰還只是剛剛開始。在中國看來,今天美國的經濟實力與美元在國際上的地位嚴重不相匹配,可以說,美元價值完全脫離了美國的經濟現狀被大大高估了。相反,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嚴重脫離中國經濟實力而被大大低估了。這種嚴重失衡的國際金融格局是不允許也不可能持久下去的,人民幣和美元的國際地位最終都要回歸到反映中美兩國真實經濟實力的平衡狀態上來。事實上,這種平衡的回歸正在進行中,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就是國際金融中心格局正在悄然發生位移,以中國為主體的亞洲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顯著提升,而美國及西方發達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影響力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日漸衰退。
2025年3月20日,英國智庫Z/Yen集團與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發布「第37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報告」(GFCI 37),排行全球前十大金融中心依次為:紐約、倫敦、香港、新加坡、三藩市、芝加哥、洛杉磯、上海、深圳、首爾。美國有4個金融中心入圍,中國也有3個金融中心躋身前10強,如果加上新加坡和首爾,那麼,以中國為主體的亞洲國際金融中心數量在前10強中佔比已經超過了美國。該報告還指出,香港優勢進一步鞏固,繼上期超越新加坡後,本期再次保持全球第三,且與新加坡的評分差距由上期的2分擴大至本期10分,與排名第二的倫敦差距僅為2分。芝加哥、洛杉磯的排名雖然在上海、深圳之前,但彼此的評分差距只有1至2分不等,實力已經不分上下。而且,亞太金融中心評分快速上升,北美金融中心評分上升趨緩,表明以中國為主體的亞太金融中心集群隨時都有可能後來居上。而在新興的科技金融領域,中美實力難分伯仲,GFCI根據金融科技領域表現,對115個金融中心的金融科技發展水平進行評估,排名前二十的金融中心城市中,中美各佔六席,處於分庭抗禮的狀態。
金融中心東升西降勢頭不可擋
雖然,總體上,目前美國的金融優勢仍然明顯,但國際金融中心東升西降的勢頭勢不可擋,有專家分析,10年之後,當人民幣的國際地位與中國的經濟實力相匹配之時,屆時,不僅人民幣能夠與美元比肩成為國際上數一數二的支付和儲備貨幣,而且,全球國際金融中心的重心也可能從美國轉移至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