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同城化,右手一體化,安徽省蕪湖市將與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的馬鞍山市、宣城市開啟戰略合作、協同發展的新篇章。
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安徽省貫徹落實〈深入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強化蕪湖省域副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蕪馬同城化和蕪宣一體化」。這一政策的出台,不僅是對蕪湖作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進一步認可,也為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蕪湖與馬鞍山、宣城的深度融合,將在產業協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城市功能優化等方面釋放區域發展的巨大潛力,合力打造長三角新的經濟增長極,為安徽乃至全國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首先,蕪馬同城化、蕪宣一體化有助於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區域經濟新格局。
產業鏈協同,打造長三角製造業高地。蕪湖、馬鞍山、宣城(以下簡稱「蕪馬宣」)均具有較強的製造業基礎,尤其是蕪湖,近年來已成為安徽省製造業的重要增長極。2024年,蕪湖市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5000億元,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新材料等產業發展迅猛。馬鞍山則以鋼鐵、裝備製造為主,宣城在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
推動蕪馬同城化、蕪宣一體化,將促進蕪湖與馬鞍山、宣城在汽車及零部件、裝備製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等領域建立更加緊密的產業鏈分工合作。例如,蕪湖的奇瑞汽車、馬鞍山的鋼鐵產業、宣城的電子信息產業可以形成互補,構建完整的產業生態鏈,提升整體競爭力。
促進產業集聚,增強區域競爭力。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於靜波曾表示,支持蕪湖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根本在於培育全省經濟增長新引擎。蕪湖的支柱產業特別是汽車產業集聚效應加速顯現,2024年全市汽車產業鏈規上企業營業收入5840.3億元,同比增長31.4%。
當前,蕪湖市正全力打造世界著名汽車城,形成以奇瑞為「鏈主」的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培育壯大整車、零部件、後市場「三位一體」的汽車產業生態。通過與馬鞍山、宣城的深度融合,蕪湖可以進一步吸引上下游企業落戶,形成更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另外,江北新興產業集中區與馬鞍山鄭蒲港新區的聯動發展,將為高端製造業、現代物流業提供更廣闊的空間。鄭蒲港新區作為安徽省重要的港口經濟區,與蕪湖港的協同發展,將提升區域物流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增強對長三角乃至全國市場的輻射能力。
其次,蕪馬同城化、蕪宣一體化有助於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城市承載力。
交通一體化,構建「半小時通勤圈」。交通是推動城市同城化、一體化的關鍵。近年來,「蕪馬宣」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蕪湖長江二橋、馬鞍山長江大橋的建成,使得蕪湖與馬鞍山的通行更加便捷。未來,隨着合蕪馬城際鐵路、蕪宣城際鐵路的推進,「蕪馬宣」之間的通勤時間將進一步縮短,形成「半小時通勤圈」。
此外,G205、G318等國道的升級改造,以及高速公路網的完善,將進一步促進三市之間的人員流動和經濟往來。交通一體化不僅有助於產業協同發展,也將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增強區域吸引力。
公共服務共享,提升城市宜居度。推動蕪馬同城化、蕪宣一體化,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融合,更是公共服務的協同發展。未來,「蕪馬宣」可以在教育、醫療、文化等領域加強合作,實現資源共享。
例如,蕪湖的優質教育資源可以輻射至馬鞍山、宣城,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發展。三市的醫療機構可以建立跨市合作機制,提高醫療服務水平。此外,三市還可以探索建設市際毗鄰地區新型功能區,推動公共服務一體化,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再者,蕪馬同城化、蕪宣一體化有助於城市功能優化,增強區域競爭力。
統籌規劃,打造長三角重要增長極。蕪湖作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其輻射帶動作用至關重要。推動蕪馬同城化、蕪宣一體化,有助於優化區域空間布局,提升整體競爭力。未來,「蕪馬宣」可以在城市規劃、產業布局、生態保護等方面加強協同,避免同質化競爭,實現錯位發展。
例如,蕪湖可以重點發展高端製造業和科技創新,馬鞍山可以依託鋼鐵產業優勢推動綠色轉型,宣城則可以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發展文旅產業和現代農業。通過合理分工,「蕪馬宣」可以形成互補,共同打造長三角重要增長極。
生態共建,推動綠色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強調綠色發展,「蕪馬宣」均位於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至關重要。推動蕪馬同城化、蕪宣一體化,「蕪馬宣」可以在生態治理、污染防治、綠色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示範區。
例如,「蕪馬宣」可以聯合推進長江沿岸生態修復工程,加強水資源保護,推動綠色製造業發展,提升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共飲一江水,共謀新發展。安徽省級層面此次明確提出推動蕪馬同城化、蕪宣一體化,對於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意味着重大利好。未來,「蕪馬宣」應搶抓機遇,加強政策協同,推動重點項目落地,確保同城化、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港商快評)
頂圖:安徽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