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天,廣東春茗如約而至。3月21日,春分剛過,大地回暖,萬物復蘇。夜幕降臨,澳門著名地標建築旅遊塔燈火輝煌,為南灣湖裝點了一層碎鑽一樣的光暈。旅遊塔內,粵澳政商各界嘉賓在2025年春茗(澳門)活動現場來往穿梭,熱聊過去一年來的變化。
此前一天,2025年春茗(香港)活動現場同樣高朋滿座,現場首設科技展示區,來自深圳企業的兩款人形機械人亮相。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特意停留進行互動,收穫了一個來自機械人的「比心」。
這已經是廣東省連續第12年舉辦春茗。十二載春秋,春茗已成粵港澳「一年一會」的金色名片。每年,粵港澳三地政商各界代表共聚香江之畔、濠江之濱,「老友記」不斷上演「新劇情」,大家共敘粵澳深情、共話灣區未來。
更加引人關注的是,本次春茗活動不僅搭建起交流互動的優質平台,還收穫了滿滿的務實成果。活動期間,粵港澳完成簽約項目71個,總計投資額超800億元,涵蓋高新科技、設計製造、商貿物流、醫療健康、鄉村振興等領域。
「黑科技」產品首次亮相
春茗(香港)會場外,一白一灰兩款「深圳造」人形機械人吸引了眾人目光。灰色機械人「Walker C」原地跑動,展示運動能力;白色機械人「優悠」萌態可掬,不時向嘉賓們「比心」。在春茗(澳門)會場,展示澳門最新科研成就的展板,也吸引着眾多嘉賓駐足觀看、聚首熱議。
這是春茗活動首次加入科技主題內容,其背後是粵港澳協同推進產業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無限可能。
今年春節後首個工作日,廣東連續第三年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發展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尤其是抓住人工智能和機械人兩大領域集中發力、搶佔先機。
「這是香港發展之機、合作之機」,正如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在致辭中所說,廣東兼具機電技術和數碼技術兩大優勢,香港既有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創科優勢,也有國際教育樞紐的人才支撐和國際金融中心的金融支撐,互補性、協同性極高,攜手發展新質生產力前景廣闊、值得期待。
廣東省粵港澳合作促進會副會長林至穎明顯感覺到,在粵港澳大灣區,大家對人工智能、機械人等未來產業的關注度正在不斷增強,「在這方面,我覺得香港可以發揮連接東西方的優勢,成為大灣區城市建設未來產業的『中轉站』」。
記者還留意到,春茗期間,廣東省政府主要領導還專門參訪了香港科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負責人就進一步深化雙方在人工智能、機械人、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產業科技創新合作進行深入探討,與澳門大學負責人就進一步加強大灣區人才培養、中醫藥創新合作等深入探討。
「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落地實施、香港2025至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系列旨在推動創新科技發展的重要舉措、澳門《科研平台資助計劃》加強與廣東省的科研資助合作……粵港澳乘勢而為,加速創新資源匯聚,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正在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
「我們正在搭建平台,幫助未來產業企業在大灣區部署,並通過大灣區走向全球。」香港貿發局內地總代表鍾永喜介紹。澳門電子金融產業貿易促進會會長何敬麟表示:「澳門可以發揮自身優勢,吸引更多科技人才來澳發展,為大灣區科技創新貢獻力量。」
十五運會元素成春茗亮點
在今年春茗活動現場,處處可見十五運會元素:一人高的吉祥物「喜洋洋」「樂融融」雕塑成為現場「頂流」,嘉賓們座位上擺放着精緻可愛的吉祥物玩偶,粵港青少年攜手唱響十五運會原創歌曲《全運來四方》,粵澳青少年代表也以一曲《我攜山海等你來》傳遞出對這場體育盛會的熱切期盼。
「這是香港和澳門首次參與承辦的全運會,也是粵港澳大灣區首次作為一個整體承辦這一全國水平最高、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綜合性運動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主席莊守堃一直關注着十五運會。
作為串聯粵港澳三地的比賽項目,男子公路自行車賽也被不少嘉賓關注。為保障這場「特殊」的比賽順利進行,三地特意創新設計了「通關查驗前置+閉環管理」模式;珠海與港澳還建立了常態化、多層級的溝通聯絡機制,保證在賽事籌備和舉辦過程中,三地能夠及時、有效地溝通協調。
作為「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協同辦賽的創新模式,十五運會將為進一步深化粵港、粵澳合作帶來廣闊空間,是向世界展現新時代中國制度優勢、灣區風采和嶺南魅力的絕佳窗口。
受益於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不斷完善,香港珠海社團總會會長鄺美雲就為自己制定了豐富的十五運會觀賽計劃。「我想在澳門看乒乓球比賽,在廣州看跳水,也在香港為運動健兒們加油打氣。」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常務副主席李卉茵最近正在與三地青年一起,為十五運會創作一首歌曲。「這首歌曲會有我們熟悉的國潮、國風元素,同時又跟運動結合,很有地方特色。我希望用青年人的力量為十五運會增添色彩。」
「合作」再次成為關鍵詞
最近,林至穎格外忙碌。一周前剛從北京參加全國兩會歸來,連日在香港開展宣講兩會精神活動,20日又出現在春茗(香港)活動現場,迫不及待地與新老朋友見面交流。
「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令他印象深刻,這也是粵港澳三地的共同使命。
過去一年來,錨定大灣區「一點兩地」的全新定位,粵港澳緊密對接、共同努力,推動各領域交流合作不斷深化,取得系列突破性進展,「一簽多行」政策落地,「港車北上」「澳車北上」突破450萬輛次,「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創新指數連續5年全球第二,粵港、粵澳進出口額分別增長9.9%、22%……大灣區建設正呈現出蓬勃向新、前景無限的生動景象。
在此背景下,春茗活動現場,「合作」再次成為關鍵詞。
廣東省政府主要領導在致辭中表示,廣東將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攜手港澳做實大灣區「一點兩地」全新定位,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努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也在春茗(香港)活動中表示,粵港兩地唇齒相依,將繼續同心同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為推進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粵澳兩地同根同源、手足情深,加強與廣東省合作始終是特區政府的優先之選和戰略的重點。」上任後首次參加春茗(澳門)活動,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在致辭中如是說。
加快建設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已成為所有與會嘉賓的心之所想、力之所向。
「我這次來春茗活動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參與簽約項目。」李卉茵介紹,此前大灣區青年總會在帶隊去惠州考察時,發現一家不錯的化妝品工廠,雙方一拍即合,決定一起打造產品出海。「有了大灣區這個平台,我們港澳青年才能在內地城市找到好資源,利用港澳的境外資源優勢,強強結合,走向海外市場。」
「澳門是國際自由港,有自身優勢但面積不大,需要內聯外通。」第六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崔世昌建議,澳門要利用好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這一重要平台,發揮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橋樑作用,更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香港教育體制與國際接軌,人才也來自全球各地。」香港潮州商會會長、香港汕頭社團總會主席高佩璇建議香港進一步發揮自身優勢,深化國際合作,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等方面作出新的貢獻。
南方日報記者 楊天智 李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