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安徽黃山市黃山區烏石鎮長蘆村蕎麥嶺太平湖國有林場苗圃基地里,烏桕、雞爪槭等彩色樹種苗木長勢喜人,盡情舒展着枝葉,彰顯出旺盛的生命力。
隨着生態建設的持續發展,太平湖國有林場依據所處的區位特點,沿太平湖區域的森林培育正從單純「增綠」轉向生態「調色」,從單一的「林相」到追求「色相」和「季相」的變化,通過紅、黃、橙、紫、白等多彩葉樹種的科學配植,將生態功能與景觀美學深度融合,打造「一山多景、移步換色」的立體生態空間。
近年以來,太平湖國有林場以營造林項目為抓手,因地制宜開展增綠添綠行動,加快提升森林質量。
太平湖國有林場林場坐落在黃山區西北部的太平湖風景區中上游的南北兩岸,林場經營總面積71331畝,其區域涉及太平湖、烏石鎮等五個鄉鎮,區域範圍廣,是太平湖生態保護的重要屏障。近年以來,該林場結合實際,在林下補植、空缺補植上下功夫,大力加快補綠、增綠進程。2022年以來,實施了退化林修復、中杉木大徑材培育示範與推廣、小葉櫟省級林草種質資源庫建設等多個森林質量提升項目,利用林中空地實施補植、撫育措施,大力加快補綠增綠進程。
截止目前,累計完成退化林修復8519.4畝,杉木大徑材培育示範與推廣項目500畝,小葉櫟省級林草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375畝,其中,今春計劃修復、造林1667畝,目前已完成1500畝。
為了提升造林成效,該林場結合實際科學施策。如,開展林分清灌除萌,改善林分通風透光條件;合理間伐,清除枯死木、被壓木、病蟲害木、斷梢木、彎曲木、雙杈木以及部分生長正常的過密林木,進一步改善林分衛生和光照條件,增加營養空間,提高林分質量。補植闊葉樹,在林中空地及林窗處補植闊葉樹幼苗,見縫插綠,改善林分樹種結構、培育針闊混交林,提高森林生態效益。
以杉木大徑材培育項目為例,實施前,處於中齡林的杉木林分內,雜灌雜草和藤本植物瀰漫林間,林分通透性,通過實施清灌、撫育間伐措施,林分狀況明顯得到改善,保留木一棵一棵清淅可見,茁壯成長。他們注重優質樹種的保護,從2024年開始用三年時間在吉嶺管護區蘆山實施小葉櫟省級林草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加強保存和維護小葉櫟在原生境狀態下的正常生長和進化,開展小葉櫟種質資源的動態監測及評價,為小葉櫟種質資源的原地保存、良種選育做好基礎保障。
太平湖國有林場的林山位於太平湖周邊,近年以來,他們實施了彩色森林培育計劃,為太平湖旅遊增綠添彩。他們採取「國有林場+合作社」聯動模式,聯合蘭亭苗木合作社建成標準化苗圃基地50餘畝,累計培育楓香、紅櫸、三角楓等珍稀彩葉景觀苗木6萬餘株。同時,在蕎麥嶺建設優質良種育苗基地,培育小葉櫟、黃檫、楓香等彩色樹苗,為彩色森林建設提供好的苗木資源。太平湖林場還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加快發展林下特色經濟。2025年在萌坑管護區實施眾家山林下天麻種植項目,現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實施中,建成後有望為林場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記者 吳敏 通訊員 胡曉發 杜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