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東江水供港60周年日如期而至。東江源頭江西省安遠縣三百山上春意盎然、氣氛熱烈,一場以「同飲東江水·共護東江源」為主題的公益行活動開啟,現場來自贛粵港(東江流域)三地的近500名群眾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並攜手開展飽含深情的栽種護源林、取源頭水、參觀思源館等愛源護源公益行系列活動。
慶東江水供港60周年 贛粵港民眾齊力載種「同源樹」
在活動現場,參與嘉賓揮鍬鏟土,同心協力栽種下了一棵棵象徵同根同源情誼的「同源樹」,為東江源頭增添了更多綠意,訴說着贛粵港三地人民對保護好東江源頭水的責任、擔當和情懷。隨後,大家來到三百山飲水思源·香港青少年國民教育基地、源頭文化館,聆聽源頭群眾保護東江源生態環境的感人故事,裝取東江源頭水、增殖放流等活動,用實際行動傳遞着保護東江源、守護好生態的堅定信念與責任。
贛粵港(東江流域)的群眾栽下同源樹
活動當天,香港水務署署長黃恩諾以視頻講話的方式,致謝安遠人民數十年如一日守住綠水青山的擔當;江西省東江源三百山生態保護基金會向歷年來對安遠東江源公益捐助的單位、團體和個人代表致視頻感謝信,並現場頒發了「愛源護源」獎和「愛心公益」獎;安遠縣文旅推介官作旅遊線路推介;江西省東江源三百山生態保護基金會推介官推介並發布保護東江源公益項目;東江水務集團推介官發布東江水供港 60 周年特別款瓶裝水。正式發布了《我是東江一滴水》公益短視頻,視頻用擬人化的「第一人稱」口吻,講述江西贛州安遠三百山上的一滴水——東江水王子「安東」是如何離開家鄉、經歷長途跋涉流到了香港,到了香港以後受到了哪些歡迎,又如何思念家鄉,「安東」的家人為保護東江源、東江水做了哪些貢獻和犧牲的故事。視頻發布後引發了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將這部公益短視頻帶回所在流域廣泛傳播,激發更多人的飲水思源意識。
贛粵港(東江流域)三地民眾在三百山上取東江源頭水
東江水供港60周年日開展的系列活動,不僅對保護好東江源水的莊嚴宣誓,更是對東江流域群眾共識的進一步凝聚。活動中,香港浸會大學學生劉諾臻激動地分享感受:「來到東江源頭三百山,我深刻體會到了東江水的來之不易。回到香港後,我一定會把源頭人民60年來的保護故事,分享給身邊的朋友、親人,真正實踐飲水思源的意義。」
「已經過了60年,東江水還是一樣甜;我堅信再過一個60年,東江水也還是一樣甜!」安遠縣委書記、二級巡視員楊有谷在活動中向社會各界作出鄭重承諾,並呼籲東江流域及社會各界的同仁共同參與到東江源、東江水的保護中來,讓東江源青山常在、東江水綠水長流。
東江水供港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1963年。當時,香港遭遇嚴重乾旱,淡水資源奇缺。為緩解這一困境,東深供水工程迅速啟動建設,並於1965年3月1日正式建成向香港供水。自此,東江水翻山越嶺,成為維繫贛粵港三地深情厚誼的重要紐帶。60年來,東江水始終清澈甘甜,潤澤着香港這片繁華之地。
60年來,為了讓香港人民的生命之水始終清澈乾淨,安遠在東江源區域持續實施「三禁、三停、三轉」生態保護制度,先後關閉企業160多家,拒絕投資項目340餘個,為此每年損失上百億的GDP。深化區域保護合作,主動與廣東、香港等地加強交流,與深圳龍華區建立結對合作關係,與定南、尋烏等東江源區域聯合環資司法協作。成立了東江源三百山生態保護基金會,動員社會各界捐款700多萬元,實施東江源生態公益項目10餘個。如今,東江源頭水質一直保持國家Ⅰ類標準,出境斷面Ⅱ類以上水質達標率保持在100%
在保護東江源區生態環境的同時,安遠縣積極打通「兩山」轉換通道,堅持「融入灣區發展,精雕東江翡翠」的發展戰略,結合縣情優勢重點發展飲用水、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綠色產業」,大力發展以三百山5A級景區為核心的生態旅遊業,努力讓安遠成為灣區的「後花園」「水缸子」「果園子」「菜籃子」「米袋子」。2024年全縣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237.08萬人次,同比增長22.09%;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20.96億元,同比增長21.07%。(記者 冷運軍 郭美勤)
頂圖:東江水供港 60 周年東江源頭公益行活動啟動式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