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後,A股迎來一波反彈,而債市明顯走弱。根據統計,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2月以來大跌3.56%,10年期國債期貨2月至今下跌1.35%。
上周,國債期貨走弱。其中,3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連跌5天,單周跌幅高達2.63%。本周一,國債期貨繼續下跌,30年期國債期貨再度下跌1.27%。
蛇年新春的債市開局,似乎經歷了一場倒春寒:30年期國債期貨從高位大幅回落,不少純債基金連續多個交易日調整,半數以上純債基金年初以來收益率告負,如鵬揚淳興三個月定開債C、宏利溢利C、平安惠旭純債C等今年至今淨值跌幅已超過1%。
隨着債市波動的加大,近日又有多隻債券基金出現大額贖回。2月18日,浙商惠豐定開債、財通匯利純債基金、浙商惠豐定開債等三隻債券基金稱,因發生大額贖回而提高了基金份額淨值精度。
對於近期債市的調整,深圳一家券商固收分析師分析稱,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節後股市走強,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分流了部分資金;二是近期資金面相對緊張,央行淨回籠,資金價格明顯抬升;三是市場此前對於降準降息預期較強,但國內1月社融超預期,而美聯儲降息周期停滯,使得降準降息的預期減弱。
去年,債券市場演繹了一輪牛市行情,30年國債ETF大漲21.98%領跑債市,債券成為機構資金配置的核心標的。
近期的調整是否意味着去年以來的債券牛市結束了呢?對此,東部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對記者分析稱,「個人認為長債牛市已終結,資金面階段性緊張並不是債市後市走勢的核心矛盾。從目前看,股債蹺蹺板效應依然存在,而經濟基本面有所好轉,貨幣寬鬆的節奏可能低於預期,這都不利於債市。當然,從中期來看,債券收益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也不大。」
浙商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覃漢表示,展望下一階段,我們認為在資金面持續收緊的「加熱」狀態下,疊加政府債發行繳款、兩會預期、AI浪潮有效提振權益市場情緒等其他因素催化下,債市這壺「冰水」或將逐步走向「沸騰」,也即債市尤其是長債或仍有較大調整壓力。
展望後市,國泰基金表示,在央行暫停國債買賣後,收益率曲線熊平,短端上行幅度大於長端。從政策角度看,央行將金融穩定和國際收支平衡放在了更高的位置上。目前情況不足以促使央行採取大幅寬鬆的動作,總量貨幣政策可能推後。債券市場進入到震盪期,密切關注建築業開復工與關稅加徵情況。
南方基金認為,現在判斷債市拐點出現或許還為時過早。此外,在債券市場波動變大的市場環境下,配置中短債基金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過去十幾年,債券市場在某些年份曾經出現過較大的波動,但中短期債基受到債券收益率波動的影響較小,基金淨值波動也相對較低。
外資仍在流入中國債市。國際金融協會近日的全球資金流向報告顯示,今年1月,新興市場債券資金總流入達450億美元,較股市增量顯著。其中,中國債券市場實現外資淨流入81億美元,成為新興市場債市資金流入的主力軍。
事實上,境外投資者對於人民幣債券的熱情自去年末便已重燃。去年12月,境外機構結束了此前連續三個月的減持,當月增持銀行間市場債券約100億元人民幣。(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漫畫 王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