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柏林2月24日電 當地時間24日,德國聯邦議院(議會下院)選舉初步結果公布。這場選舉不僅刷新德國政治版圖,更為歐洲政治帶來新變化。那麼,聯盟黨緣何獲勝?優勢政黨第一時間如何表態?歐美等各方如何反應?德國接下來如何組閣?
聯盟黨緣何獲勝
初步結果顯示,以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默茨為總理候選人的聯盟黨在聯邦議院選舉中獲勝,得票率為28.6%。
德國電視一台網站評論寫道:「選舉的結果清楚表明,德國人希望政治發生變化。考慮到人們對現任聯邦政府的災難性評價,這並不奇怪。只有17%的人對政府工作感到滿意——這是一個創紀錄的負面評價。」
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評論說,在聯邦議院選舉中,不到29%的得票率並不算突出成績,只是最低目標。雖然這好於2021年上次選舉的24.1%,但仍然是聯盟黨歷史上第二差的選舉結果。此前,默茨和黨內領導團隊曾希望獲得30%甚至35%以上的選票。
德國選擇黨得票率為20.8%,位居第二。德國選擇黨在上屆選舉中獲得10.3%的選票,本次得票率翻倍,創下該黨自2013年成立以來的最高紀錄。
優勢政黨如何表態
默茨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盡快再次建立一個有行動力的政府」。他說:「外部世界不會等待我們,也不會等待持久的組閣談判。我們現在必須快速行動,以便能夠在國內做正確的事情,在歐盟再次活躍,讓全世界感受到德國將再次得到可靠的治理。」
默茨還表示,德國的外交政策目標是擺脫歐洲對美國的依賴,「對我而言,絕對優先的任務是盡快加強歐洲,以便我們能夠真正逐步實現擺脫對美國的依賴」。
德國選擇黨總理候選人魏德爾表示願意加入未來的執政聯盟。她說:「我們的手始終為參與執政伸出……選民的意願已得到充分反映,人們想要一個黑藍色(指聯盟黨與德國選擇黨)的執政聯盟。」
不過,《法蘭克福匯報》報道,默茨此前表示:「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會與德國選擇党進行任何對話,更不用說談判甚至同它組建政府。」
執政聯盟敗選影響
組成本屆執政聯盟的3個政黨,在此次選舉中均表現不佳。以現任總理朔爾茨為總理候選人的社民黨得票率為16.4%,位居第三。現任副總理哈貝克所在的綠黨得票率11.6%。自民黨以4.3%的得票率在主流政黨中墊底。
2021年,社民黨、綠黨與自民黨合計拿下約52%的選票,而現在還不到33%。社民黨作為德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政黨,此次得票率相較於2021年的25.7%下降逾9個百分點。自民黨在本次選舉跌破5%,無緣進入議會。綠黨的得票率也由上次的14.7%下降約3個百分點。
朔爾茨說,對社民黨而言,這是一個苦澀的選舉結果,自己對此次失敗負有責任。社民黨聯合主席克林貝爾表示,本次選舉是一個「分水嶺」,社民黨必須啟動代際更替,綱領方面也將重新定位。
自民黨主席、前財政部長林德納在投票結束後接受採訪稱,如果自民黨得票率低於5%,他就退出政壇。隨着計票結果揭曉,他在社交媒體上寫道:「聯邦議院選舉帶給自民黨的是失敗……現在我就要退出政壇了。」
各方如何反應
美國總統特朗普、包括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內的歐洲多國領導人、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北約秘書長呂特第一時間發聲,祝賀聯盟黨勝選。
特朗普稱,德國人民「厭倦了毫無常識的議程,尤其是在能源和移民問題上」。
馬克龍說,他剛與默茨通話,也與朔爾茨進行了交流。「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刻」,法德需要團結,為「建立一個強大而有主權的歐洲」共同努力。
澤連斯基稱,「歐洲必須能夠保衛自己」,期待繼續同德國共同努力,「為烏克蘭帶來真正的和平,並加強歐洲」。
呂特稱,歐洲加大國防開支至關重要,德國領導力將發揮關鍵作用。
接下來如何組閣
選舉結果公布後,德國總統根據各政黨的議席分布,通常會提名贏到最多席位的政黨領導人作為總理候選人。然而,候選人所在政黨獲得最多議席,並不意味着就能自動成為總理,而是必須爭取議會過半數議員的支持。因此,優勢政黨需要與其他政党進行聯合談判。
組閣談判是整個過程的核心階段,各黨派圍繞政策、權力分配和未來施政方向進行磋商。談判旨在制定詳細的聯合協議,該協議是未來幾年政府執政的綱領性文件;同時,各方會協商如何分配內閣部長職位。在此期間,現任總理朔爾茨將繼續任職。
聯合協議達成後,聯邦議院將舉行總理選舉。總理當選後,將根據聯合協議提名各部部長,隨後由總統正式任命。新政府成員在議會宣誓就職後,標誌着新一屆政府正式開始履職。(新華社記者王自強 邰思聰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