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出海戰略與實踐:中國企業的新藍海

出海戰略與實踐:中國企業的新藍海

責任編輯:嚴燕紅 2025-02-24 10:15:52 來源:香港商報網

    隨着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科技的飛速發展,中國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出海,探索新的市場和商業機會。然而,出海之路機遇與挑戰並存,並非一帆風順。早前,香港中文大學EMBA(中文)深圳校友年會舉辦圓桌論壇,立足戰略與實踐,從全球化的大環境、機遇、風險三個方面,深入探討了中國企業的出海之路。

    揚帆出海 開拓新篇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出海成為大趨勢。一方面,國內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眾多企業開始向外拓展,尋找業務新增長點。另一方面,新興市場國家正在崛起,東南亞、印度、中東和非洲等地區經濟快速發展,市場潛力巨大,成為中國企業出海的重要目的地;發達經濟體如歐美市場雖然增長放緩,但依然是全球消費和技術的高地,吸引着中國企業向高端市場進軍。這都為中國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潛在的商業機會。

    毋庸置疑,科技的飛速發展正深刻地改變全球商業模式和產業格局。維卓數字營銷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楊福祥提到,數碼化轉型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和創新動力。中國企業如何利用這些技術更好地洞察海外市場的需求,借科技實現精準營銷和高效管理成為關鍵。同時,數碼化平台如TikTok等的崛起,為企業出海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方式。通過這些平台,能夠更直接地接觸到不同的海外消費者,幫助提升用戶粘性和品牌知名度。

    英威騰工業自動化事業群副總裁王健提到,目前國內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價格戰和同質化競爭成為常態。如今,這種競爭模式也隨着中國企業出海被帶到了國際市場。與此同時,歐美、日本等國家的品牌也面臨着經濟下行的壓力,逐漸向中低端市場滲透。所以,中國企業在全球市場正面臨上下夾擊的局面。在這種背景下,中國企業如何在全球商海中提升自身的競爭力成為巨大考驗。

    天空海闊 把握機遇

    如何將海外市場的眾多機遇轉化為實際的商業成果,是中國企業需要深入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在全球化競爭中,產品差異化是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王健指出,中國企業需要從技術創新、產品設計和系統洞察入手,打破同質化競爭的態勢。華為通過深入了解不同市場的需求,針對新興市場和發達市場推出不同的產品策略,成功在全球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中國企業需要深入研究目標市場的特點,找到適合自身的細分市場,打造核心競爭力。

    品牌是企業在海外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品牌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企業在新的市場可能會面臨品牌認知度不足、市場接受度低等問題。楊福祥強調,企業需要明確自身產品在市場中的定位,是面向中端市場、低端市場還是高端市場,是提供單一服務,還是提供整體解決方案。通過明確的品牌定位,企業可以更精準地滿足客戶所需,提升品牌認可度,增強品牌附加值。同時,品牌建設需要長期投入和積累,通過持續的市場營銷活動必不可少。還可以通過參與國際展會、文化交流活動等方式,加強與海外消費者的互動和溝通,推動自身品牌建設。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出海的重要支撐。楊福祥指出,通過建立電商獨立站、社交媒體營銷等方式,企業直接接觸海外消費者,通過數據分析制定科學的營銷策略。同時,還能通過數據化手段提升供應鏈、物流、支付和客戶關係管理的效率,優化產品設計和生產流程,降低成本。另外,人工智能和智能體的應用將成為未來企業運營的重要趨勢,企業需要與時俱進,積極擁抱這些新技術。

    風大浪急 把控風險

    全球化過程中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包括合規風險、政治風險、市場風險、文化風險等。為了有效規避這些風險,中國企業需要加強風險管理,提升風險防範能力。

    合規管理是企業出海的根基。王健強調,企業在進入新市場時,需要聘請專業的機構進行盡職調查,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監管要求。財稅方面,需要聘請當地的財稅顧問,進行合理的財稅規劃,避免因稅務問題而陷入困境。例如,印度的稅收政策複雜,如果沒有熟悉當地稅法的顧問,很容易在稅務方面出現問題。同時,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合規管理體系和內部控制機制,加強對員工合規培訓和監督管理,確保員工行為符合當地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

    地緣政治風險是企業出海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環境、政策法規、政治穩定性等存在差異,可能對企業的海外業務產生不利影響。王健提到,俄烏戰爭和中東地區的衝突就對當地業務產生了負面影響,如付款問題和市場准入限制。企業需要密切關注國際政治形勢,提前制定應對策略,可以通過多元化市場布局,減少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同時,加強與當地政府和企業的合作,建立政治風險預警機制和應急預案,提升自身的政治敏感度和應對能力。

    貿易保護主義是當前全球貿易環境中的攔路虎。許多國家通過提高關稅、設置非關稅壁壘等方式保護本國企業,這使得中國企業出海面對着無形的「牆」。楊福祥指出,企業需要提前了解目標市場的貿易政策,通過在當地投資建廠、與當地企業合作等方式,提升自身的市場准入能力,減輕貿易保護造成的損失。例如,一些企業在印度和土耳其等國家投資建廠,不僅解決了當地的就業問題,還獲得了參與當地政府招標項目的資格。另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競爭格局等存在差異,可能對企業的市場定位和業務發展產生影響。為了規避市場風險,中國企業需要加強市場調研和分析,了解目標市場的消費者需求、競爭態勢和市場規模等信息。

    文化差異是企業出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問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背景、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存在差異,可能對企業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產生影響。大洋物流集團董事長朱陸枝提到,企業在海外運營中需要加強對目標國家和地區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差異的研究和分析,了解當地的文化習慣和行為規範,嘗試融入當地的企業文化和市場環境。例如,在印度,企業需要適應當地員工的工作習慣和文化特點。同時,企業需要在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上進行本地化調整,在印度和東南亞等地區,企業可以通過培養本土團隊,減少中方人員的比例,提升企業的本地化運營能力。對於中方的員工,則需要加強跨文化溝通和培訓,提高員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適應能力。

    供應鏈搭建和成本管理是企業出海的痛點,中國企業出海時往往面臨供應鏈不完整的問題,導致成本增加。其中以製造業出海最為突出。金發科技股份公司聯合創始人李南京指出,在歐美等發達地區,企業需要解決原材料供應、物流配送等問題,同時還要應對當地高昂的人工成本和低效率問題。所以和當地企業合作,搭建供應鏈非常重要,在提升供應效率和穩定性的同時,減少企業的後顧之憂。另一方面,企業自身的生產製造環節可以多利用當地的資源,適當藉助機械化、AI賦能,降低生產成本。

圖片1.jpg

    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

    總的來說,中國企業出海是實現跨越發展、做大做強的關鍵路徑。在此過程中,企業需構建差異化優勢,強化品牌建設,並優化全球布局,同時加速數碼化轉型。在新的商海中,面對地緣政治、貿易保護、文化差異、合規、供應鏈及品牌等多重風險,企業需預判並制定應對方案,增強抗風險韌性。出海策略的核心在於:首先是深化品牌建設,以品牌溢價拓寬利潤空間,避免低端價格戰;其次是擁抱AI與數據化,利用數據分析提升決策精準度,應對不確定性。此外,企業還需強化市場洞察以及跨文化融合能力,確保業務合法合規,融入當地市場環境及文化生態。

    具體而言,中國企業在出海實踐中需要注重以下幾點:一是要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政策法規、市場環境、消費者需求等信息,確保業務的合法性和合規性;二是要加強品牌建設和文化傳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形象;三是要加強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四是要加強私隱保護,確保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五是要注重跨文化溝通和培訓,提高員工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適應能力。通過這些舉措,中國企業將能夠更好地應對全球化過程中的挑戰和風險,挖掘業務增長新動力,實現業務的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

    展望未來,更多中國企業將繼續開拓海外市場,面對更廣闊的機遇與挑戰。全球化深化發展與科技持續進步將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多可能,把握機遇,管理風險,持續增強實力,定能在全球舞台上乘風破浪,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的飛躍,讓世界看到更出彩的中國身影。(記者 陳壘)

責任編輯:嚴燕紅 出海戰略與實踐:中國企業的新藍海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