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深刻改變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也成為正在舉行的廣州市政協會議上政協委員關注的焦點話題,廣州市廣州市政協委員、中科中政機器人(廣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強就建議成立廣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助力廣州市成為全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
廣州擁有行業發展技術及應用基礎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廣州市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學術研究、技術創新和產業應用方面已具備一定基礎,並將為具身智能在內的6個未來產業作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
儘管如此,徐強認為當前,在具身機器人產業發展過程中,仍面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廣州市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的學術研究、企業創新和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尚未形成有效整合,缺乏統一的產業服務平台;廣州在機器人操作系統、關鍵算法、核心零部件等方面仍存在技術短板,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升;在應用場景領域,廣州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在醫療健康、教育、城市管理、特種工業等領域的應用仍處於分散狀態,缺乏系統性規劃和示範引領;廣州在針對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專項政策和標準體系尚未完善,制約了產業的健康發展。
構建協同創新平台
有鑑於此,徐強建議由政府牽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成立「廣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支持核心技術研發;設立專項科研基金,重點支持機器人關鍵技術的研發;打造示範應用場景,制定針對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專項政策;通過創新中心平台,推動機器人硬件、軟件、算法、應用等產業鏈環節的協同創新,形成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助力廣州市成為全國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創新高地。
藉十五運會推動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個龍舟運動愛好者及科技創新企業負責人,徐強還對2025年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以下簡稱「十五運會」)給予關注,他認為,舉辦「十五運」將是推動本地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契機,廣州科技企業可深度參與智能技術應用、場景創新及品牌推廣,實現「科技賦能賽事、賽事反哺產業」的良性循環。
對於熱愛的龍舟運動,徐強認為,龍舟經濟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廣泛的參與度,應該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動力。為此,他建議設立龍舟文化研究中心,深入挖掘龍舟文化內涵,推動龍舟文化的創新性傳承,開展龍舟文化進校園活動,增強青少年對龍舟文化的認知和認同感。
在完善龍舟產業鏈方面,徐強建議培育廣州本土龍舟製造龍頭企業,打造龍舟賽事品牌,開發龍舟旅遊線路:結合鄉村旅遊資源,提供龍舟體驗、文化研學等多元化旅遊產品,吸引遊客參與。
在他看來,推動龍舟經濟發展助力「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是廣州市實現鄉村振興目標的重要途徑。推動龍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記者 黃裕勇)
頂圖:廣州市政協委員、中科中政機器人(廣州)有限公司總經理徐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