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獲香港特區政府委任,黃英豪博士正式出任為香港浸會大學(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黃英豪在浸大「深耕」廿三載,貢獻良多。自2002年至2010年,黃英豪曾擔任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成員,2009年起兼任浸大基金董事局成員,並於2018年起出任主席,同時目前亦是浸大中醫藥學院諮詢委員會主席。23年來,黃英豪擔任校內不同角色,積極推動浸大發展,親身經歷並見證浸大的蛻變與成長。
「浸大與過去數十年前相比變化很大,所以我想在(上任)最初的3個月內,需要多接些地氣。」黃英豪表示,他將首先與浸大各學院管理層、教職員工、學生、大學捐贈者,以及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珠海UIC)和合作夥伴北京師範大學等不同持份者廣泛接觸。他希望通過「360度評估」的方法,從各個角度了解大學的最新發展和期望。
黃英豪認為,持續吸引世界優秀人才加入浸大已成為一項周期性、長期的任務。他鼓勵資深教授和職員推薦有經驗的同事和朋友,以助大學更好地進行人才引進。「我認為,大學最重要的是人。無論是教學還是科研,都離不開良好的大學治理。管理得當,教學和科研水平也相應提升,自然吸引更多優秀學生入讀,這也形成了一個良性的循環,最終達到『人和』的狀態。」
曾擔任香港青年聯會主席和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的黃英豪,尤其關注青年的教育與發展。他認為,大學是形塑青年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重要階段。浸大作為一所研究型博雅大學,未來在一些學科上可以做得更深、更精。「除了追求學問,大學的首要任務是要育人,我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成為有道德水平、對世界有廣闊認識且具備家國情懷的人。」
黃英豪認為,當前國家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逐步真正實現大灣區內互聯互通、融合發展的新局面,這也為本地學生們認識祖國發展,厚植家國情懷提供了良好條件。
行政長官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香港要着力打造「留學香港」品牌,包括透過爭取舉辦國際教育會議及展覽,推動香港專上院校與各地院校的合作交流等,以在全球推廣「留學香港」品牌。對此,黃英豪表示,浸大將充分利用「兩制」的優勢,持續吸引國際人才及學生,提升國際化水平,以響應特區政府的號召,助力香港建設國際高端人才聚集高地。
「其實我們在吸引人才方面有一個先天的優勢,就是『一國兩制』。」黃英豪指出,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香港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聯通世界」的區位優勢,「因為我們既是14億人口大國的一部分,同時又保留香港較為獨特的制度,這使得我們能夠更有效地與世界各國交流,因此,香港相較內地更容易吸納國際人才及國際學生。」
他特別提到,得益於特區政府目前已將8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招收非本地生的學士限額從過去的20%提升至40%,這為浸大提供了更多政策空間招收國際學生,進一步加強校園國際化,更好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這些年,我親身感受到我們這幾任校長和高層在招收國際學生方面做了很多功夫,可以說,現在浸大要去吸引更多學生(入讀),我們是很有底氣的。」
隨着香港逐漸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特別是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框架下,高等教育領域已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新局面。黃英豪指出,浸大近年來推出的「一校兩園」方針正是應對這一新形勢的重要策略。他強調:「今年是珠海UIC成立20周年,在這二十年裏,大家共同打造出良好的合作基礎。現在以我們浸大九龍塘的校園,再加上珠海校園,能夠輻射粵港澳大灣區的範圍則是成倍增加。」他補充道:「如何再進一步加強我們與珠海UIC校園及合作夥伴北京師範大學的關係,這也是我上任後其中一個主要的任務。」透過這些合作,浸大將能更好地融入大灣區的發展大局,為未來的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