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有片丨陳作耕《耕園集》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文藝界媒體界160餘人參加

有片丨陳作耕《耕園集》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文藝界媒體界160餘人參加

責任編輯:蔣璐 2025-02-15 18:53:15 來源:香港商報網

    2月15日,由深圳市詩詞學會、深圳市長青詩社、嶺南儒商詩會、香港詩詞學會聯合主辦的「陳作耕《耕園集》發布暨學術研討會」在深圳舉行。來自深港及各地160餘位詩詞人、學者及文藝界、媒體界人士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部詩詞精品的問世,並就其文學價值與時代意義展開深度對話。

    名家雲集,詩壇盛事

    會議由中華詩詞學會城鎮詩詞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深圳市長青詩社社長高源主持。中華詩詞學會會長周文彰通過視頻致辭,讚譽陳作耕「以現代生活入詩」的創作特色,稱其作品「捕捉時代脈搏,凝聚真情實感」。中華詩詞研究院院長楊志新在書面致辭中,高度肯定深圳詩詞界近年來的活躍生態,並指出《耕園集》「以優雅的中華詩詞語言傳遞當代情感,是守正創新的典範」。香港詩詞學會會長唐大進代表主辦方致歡迎辭,將《耕園集》喻為「深圳精神的詩意圖騰」,認為其既是個人藝術生命的綻放,更是中華詩詞在改革開放前沿的生動實踐。

15.jpg

    多維解讀,詩詞精粹

    研討環節中,與會專家從思想性、藝術性、時代性三大維度深入剖析《耕園集》的創作成就。深圳市老領導厲有為以「拓荒牛精神」概括詩集的靈魂,指出作品「記錄了深圳從邊陲小鎮到國際都市的奮進足跡」。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達提煉五大特質:家國情懷的赤子之心、改革前沿的時代氣息、文化傳承的責任擔當、清新淡雅的藝術風格、返璞歸真的詩意人生。原廣州軍區少將姚成友則以「五美」評述詩作魅力——自然之美、情懷之美、警句之美、時尚之美、人性之美,稱其「令人愛不釋手」。

    中華詩詞研究院詩詞研究部主任莫真寶強調,陳作耕的創作「實現了個人真情與藝術表達的完美融合」,其作品既是文學實踐,亦是老幹部詩詞從「業餘愛好」向「專業創作」轉型的標桿。廣東楹聯學會副會長羅勝前等學者聚焦語言特色,認為其「承唐宋風骨、融現代語法」,既有古典韻律,又具曉暢通達的當代特質。

    詩人、詞作家田地等專家特別關注作者的現實主義創作觀,稱其「從煙火氣中提煉詩意,以畫面感傳遞時代溫度」。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原院長、深圳大學教授郭傑指出,《耕園集》為傳統詩詞現代化提供了重要啟示:「既需扎根生活沃土,亦要錘煉藝術匠心,方能實現古典形式的當代重生。」

17.jpg

    《耕園集》作者陳作耕現場分享創作感悟,提出「五維詩觀」:一守為民初心,拒絕浮華虛飾;二汲生活源泉,書寫真實感悟;三求意境深遠,立意在先;四研古今經典,博採眾長;五持精益態度,詩不厭改。他坦言:「詩詞是時代的迴響,詩人應做生活的歌者。唯有以真誠叩擊心靈,方能引發讀者共鳴。」

    守正創新,賡續文脈

    深圳市詩詞學會會長楊文才指出,《耕園集》的研討不僅是對個人創作的肯定,更是對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建設的助推。他呼籲詩詞界「以傳統為根、以時代為魂」,在守正中創新,於創新中傳承,讓中華詩詞在新時代綻放更璀璨的光芒。

    本次研討會通過主題演講、影像回眸、跨界對話等形式,實現了學術深度與傳播廣度的雙重突破。作為深圳「文化強市」戰略的又一實踐成果,活動為中華詩詞的當代化表達提供了鮮活樣本,亦為灣區文化軟實力提升注入新動能。(唐石成)

16.jpg

責任編輯:蔣璐 有片丨陳作耕《耕園集》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文藝界媒體界160餘人參加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