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至10日,中央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視察河套深港科創合作區香港園區,並聽聽香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彙報香港土地與北部都會區規劃。作為北區區議員、選舉委員會委員、沙頭角智庫大聯盟主席,溫和達向記者表示,夏寶龍一行彰顯中央關心香港發展。對於北部都會期的發展,溫和達亦有其思考和建議。
「甯漢豪稱,北部都會區落實關鍵期,未來10年約供地1700公頃,後5年570公頃源自重點新發展區,有望紓解土地困局、推動產業和住房發展。」對於土地開發,溫和達認為,有問題待關注:首先是開發阻礙。過往基建常因程式繁、司法復核、收地爭議延誤,北都 「多元開發模式」執行細節不明,政府需善用《土地條例》、強化溝通,防蹈新界東北覆轍;其次是產業住房平衡問題。甯漢豪局長強調產業用地重要,可香港住房緊、公屋輪候超五年,政府要明確土地用途優先順序,劃地建公營房或青年宿舍;第三是公私合作問題。片區開發私企參與多,政府應公開招標與利益分配標準,保公平。
溫和達認為,河套合作區是大灣區關鍵節點,承載跨境科研與產業銜接重任,構建 「一區兩園」 可促要素流動。他建議首先要制度創新:涉兩地法規等差異,特區政府應與中央協作,爭 「跨境便利政策」,如簡化通關、開放數據跨境,打造 「一國兩制」 示範區;第二是產業定位:立足生物、AI等優勢,借鑒科學園經驗,引頂尖機構,推 「產學研」 轉化,避與深圳同質化;另外是人才配套:建跨境生活圈,含公寓、學校、醫療設施,擴大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吸引港青參與。
對於甯漢豪局長的生態旅遊、遊艇經濟構想,溫和達認為「有潛力,但實施前要嚴謹評估」:其一,在生態平衡方面,開發地多在保護區邊緣,政府要守 「先保育、後開發」,引入環評機構、設生態補償基金;其二市場效益方面,遊艇旅遊基建投入大、面向高消費群,政府需深入調研效益,防盲目投資,探索聯推 「一程多站」 旅遊產品;第三在建造業升級上,趁政府提升建造業契機,加快推廣新技術,與內地企業合作,優化工人培訓,引年輕人入行。
溫和達表示,夏寶龍調研助力香港土地發展,
甯漢豪規劃利長遠,關鍵在執行與細節把控。他呼籲特區政府秉持 「創新穩健、發展顧民生」 原則,促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光發熱。(記者 黃鳳鳴)
頂圖:溫和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