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2025年山西省林草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會議在太原召開。會議全面總結2024年全省林草工作成效,系統部署2025年核心任務,強調以「三綠」並舉、「四庫」聯動為抓手,厚植生態根基,築牢綠色基底,確保「十四五」規劃圓滿收官,為「十五五」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全省林草系統將以更高站位、更實舉措推進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資源安全,奮力書寫美麗山西建設新篇章。
科學擴綠:築牢生態屏障 擦亮綠色底色
作為黃河中游生態屏障的重要組成,山西省將聚焦「三北」工程攻堅、草原修復、國土綠化質量提升三大方向,推動生態建設向縱深發展。
2025年,山西將高標準完成260萬畝營造林任務,重點向「三北」工程區傾斜資源,集中力量推進退化林修復和灌木林改造,形成可複製的「山西經驗」。依託林草濕荒普查成果,精準標註綠化地塊,利用基本草原外草地因害設防種植防護林帶,擴大林草資源覆蓋範圍。同時,創新項目管理機制,倒排工期、壓茬推進,確保資金支付進度與建設任務同步,杜絕項目懸空問題。
針對草原生態短板,山西啟動全省草原保護修復和發展利用十年規劃編制,全面摸清資源底數,開展退化和健康評估。晉北地區將新建「萬畝級」草種示範基地,繁育草種3500畝,推動種苗結構性轉型。在長治、晉城,沁源花坡草原、沁水示範牧場兩個國家級草原公園試點將完成生態保育區與合理利用區規劃,探索生態修復與旅遊開發協同路徑。此外,「三北」工程區亞高山草甸修復治理全面鋪開,全年種草改良面積達70萬畝,推動草原生態質量持續提升。
創新興綠:深化改革驅動 激活綠色動能
以林權改革釋放活力、以產業增效撬動經濟、以科技創新賦能轉型,山西林草系統將探索生態價值轉化新路徑。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今年的重點任務。全省將加快推進集體林地「三權分置」,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完成600萬畝集體林地收益權到戶發放,對483萬畝合格退耕還林地換發不動產權證。晉城、長治、晉中3個先行市和27個試點縣將完善林權流轉糾紛調處機制,推廣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盤活森林資源資產。通過「百場帶千村」行動,國有林場將帶動千村增收,推動以工代賑、資產收益等富民政策落地。
山西立足大農業觀,推動乾果經濟林、林下經濟、森林康旅三產融合。在12個紅棗主產縣和10個核桃重點縣,矮化密植、品種改良等技術將打造標準化示範園,擦亮「山西紅棗」「山西核桃」品牌;林下經濟以「種植+養殖+景觀+加工」模式擴容,新增經營面積10萬畝以上,試點林下仿野生道地藥材種植;森林康養產業探索「康養+養老」「康養+中醫藥」新業態,釋放生態旅遊潛力。2025年,全省林草產值力爭再上新台階。
鐵腕護綠:嚴守安全底線 護航綠色發展
面對資源監管與安全防控雙重挑戰,山西以智慧化監管、綜合執法、保護地升級築牢防線。
防火方面,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推進雷擊火預警平台建設,強化以水滅火能力,承辦第二屆全國林草行業森林消防員技能競賽;防疫方面,嚴防松材線蟲、美國白蛾入侵,推行無公害防治;物種保護方面,實施華北豹保護、候鳥遷徙通道保護行動,開展極小種群植物遷地保護和朱䴉等物種引進,完善野生動物致害補償機制。
以林長制智慧平台建設為核心,推動資源數據、審批、執法「三融合」。3月底前完成林草濕荒普查數據匯交,實現「一套數管一張圖」;優化涉林審批流程,推行「一口進出」服務;開展保護地綜合執法,建立「自查+覆核+審核」圖斑研判機制,嚴打毀林毀草行為,配合殯葬領域腐敗整治專項行動。
國有林場將打造服務林改、可持續經營的試點樣板,爭創國家精品林場;自然保護地以「批管建用」一體化思路推進太行山國家公園創建,協調豫晉兩省聯合上報方案。同時,加快整合優化成果落地,推進長治太行山世界地質公園、垣曲國家重要濕地等申報工作,構建科學保護地體系。
2025年,山西林草系統將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奮力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為美麗中國貢獻山西力量。(牛建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