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今日(10日)公布,研究團隊成功研發的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口服藥劑(藥用口服砒霜),可用於治療高死亡率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aemia,APL),患者的整體存活率超過97%,能顯著減輕副作用和治療負擔,成為香港醫學史上重要里程碑。這不僅是香港首款自主發明和製造的處方藥,也是首個獲得美國、歐洲和日本專利的藥物。
港大醫學院研發團隊表示,現時歐美多地仍以靜脈注射砒霜,傳統化療或骨髓捐贈等為主要治療方案,但治療流程長、成本高,且容易復發,藥用口服砒霜可將病人住院時間由100日大幅縮短至最短14日,亦可以完全康復,毋須再接受骨髓移植。相關藥物在本港已廣泛應用,由2010年推出至今已有約430位病人受惠,團隊說存活率超過97%、復發率少於2%,藥物已被政府納入資助藥物名單,病人可以在瑪麗醫院接受治療,費用全免。
港大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與大灣區(通過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及亞洲地區(通過新加坡國立大學癌症中心及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攜手合作,推廣藥用口服砒霜的應用。該項跨中心研究顯示,3年整體存活率和無復發存活率分別為99%及97%。此外,藥用口服砒霜亦獲得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經由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在大灣區作臨床使用。
港大醫學院研發團隊表示,計劃未來一年在新加坡註冊,團隊亦即將開展在英國的全國臨床研究,目標2027至2028年在歐美註冊,達至全球廣泛應用。
頂圖:港大醫學院研發藥用口服砒霜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達97%治癒率,是首款全球化的香港處方藥物,獲FDA和EMA認證。(右起)喬夏利醫生、鄺沃林教授,以及陳慶忠博士。
藥用口服砒霜(ARSENOL®)已納入本港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方案,今年將全球性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