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首家強制退市公司出爐。2月7日盤後,*ST大藥公告稱,因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總市值均低於5億元,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股票自2月10日起停牌。這意味着*ST大藥將成為蛇年首家觸發強制退市的企業。截至2月7日,*ST大藥股價報1.18元/股,總市值僅剩2.59億元。
根據《股票上市規則》,公司可以提出聽證、陳述和申辯,上交所上市委員會在公司提出聽證、陳述和申辯的有關期限屆滿或者聽證程序結束後15個交易日內,就是否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事宜進行審議,作出獨立的專業判斷並形成審議意見。上交所根據上市委員會的審議意見,作出是否終止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上交所在公告公司股票終止上市決定之日後5個交易日內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交易類強制退市公司股票不進入退市整理期,這意味着投資者在公司股票摘牌前將無法通過二級市場進行交易,公司股票將在摘牌之日起45個交易日內進入三板進行轉讓。
資料顯示,*ST大藥主營業務為中藥注射劑生產和醫藥商業配送,核心產品包括醒腦靜注射液、參麥注射液等。最近幾年,*ST大藥業績不佳,2021年-2023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189萬元、-1700萬元、-2003萬元。去年4月,公司因2023年扣非前後淨利潤均為負值且扣除無關收入後營收不足1億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變身*ST。
去年,*ST大藥繼續虧損,公司預計去年淨利潤虧損3000萬元-3600萬元。業績預告進一步鎖定了公司財務類退市風險,自今年1月17日起,公司股價連續跌停,市值萎縮至2.59億元,最終因交易類指標先於財務類指標觸發退市。
面對業績下滑和退市風險,*ST大藥也曾試圖通過重組等方式挽救公司。去年8月,公司實控人楊君祥曾籌劃通過協議轉讓股份方式轉讓公司控制權,然而最終很快告吹。
除了退市,公司實控人還被立案調查。去年8月,公司實控人、董事長楊君祥被立案調查,此前籌劃的控制權轉讓事宜在披露僅一天後就被緊急叫停。今年2月6日,公司公告稱,楊君祥仍處於留置、立案調查狀態,公司尚未知悉上述事項的進展及結論。
交易類強制退市股票在進入三板後仍有機會申請回主板上市,公司也表示目前生產經營活動正常,日常經營情況未發生重大變化。但申請重新上市的要求是,公司及控股股東、實控人近3年無涉及經濟犯罪的刑事記錄,因此公司實控人的最終調查結果對公司未來能否重新上市至關重要。
此前的2月6日晚間,*ST卓朗公告稱,公司股票於2月7日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2月27日。這也是蛇年首家進入退市整理期的公司。退市整理期屆滿後5個交易日內,上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最近幾年,監管層持續推進退市。去年4月12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提高虧損公司的營業收入退市指標,淘汰缺乏持續經營能力的公司,完善市值標準等交易類退市指標。交易類、財務類指標倒逼問題企業、績差企業加速離場。
除*ST大藥外,還有*ST普利、*ST吉藥、*ST龍津、*ST景峰等多家藥企處於退市邊緣。*ST普利因2021年至2022年虛增利潤被證監會處罰,可能觸發重大違法強制退市;*ST吉藥因股價低於1元及財務問題面臨退市風險,但近期股價回升至1元以上暫時解除危機;*ST龍津因財務指標未達標面臨退市風險;*ST景峰因淨資產為負、內部控制問題及持續經營能力不確定性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且重整程序存在不確定性。(深圳商報記者 陳燕青)
頂圖:*ST大藥因交易類指標先於財務類指標觸發退市。CFP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