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360克、22周+3 粵體重最輕超早產兒在深出生

360克、22周+3 粵體重最輕超早產兒在深出生

責任編輯:鍾鴻冰 2025-02-08 21:15:44原創 來源:香港商報網

 胎齡僅有22周3天的「瑞澤」,出生時體重僅360克,是廣東目前為止出生體重最輕的生存極限早產兒。他的皮膚薄如蟬翼,小腳掌甚至不及成人拇指大小。經過100多天的「生命托舉」,2月8日,小瑞澤在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健康出院。出院時,小瑞澤已經比出生時重了近10倍,糾正胎齡42周1天,校正年齡15天。

 荊棘中的抉擇

 這是魏女士第三次懷孕,前面兩次都沒能盼來她的寶貝。2024年9月20日,一次超聲檢查結果——臍動脈舒張末期血流持續性消失,這給魏女士一記重錘。此時,胎兒剛滿21周、預估體重420克。限於目前國內外的救治能力,醫生多次勸說她放棄繼續妊娠,告知她相關風險以及胎兒可能面臨的不良預後。但它不願放棄這個來之不易的寶寶,她看到了國內最小胎齡超早產兒「肉肉」的故事,遂前往救治「肉肉」的醫院——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搏一搏」。

 9月21日,魏女士從廣州到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緊急就診。「哪怕希望再渺茫,我們也要為這個小生命鋪一條路。」會診專家的意見讓魏女士吃了定心丸。新生兒救治團隊爭分奪秒,提前介入這場生命的保衛戰。從復蘇設備的精準調試,確保每一個按鈕、每一根管線都能正常運作;到各類藥品的細緻準備,每一種藥品的劑量、使用方法都經過嚴格確認。

IMG_0044.jpg

 黃金1小時 指尖上的生死時速

 9月23日,當「瑞澤」降臨人間時,他的體重僅有360克。這個孕周僅22周3天的生存極限早產兒(專業上將小於24周以下出生的早產兒稱為「生存極限早產兒」)呱呱墜地的那一刻,緊張的黃金1小時生死時速即刻開啟:暖箱早已提前預熱,出生1分鐘內醫生成功為瑞澤建立了有效呼吸通道,同一時間護士輕柔地用塑料薄膜包裹住他薄如蟬翼的皮膚,為他抵禦外界的寒冷。18分鐘內,瑞澤被安全轉運至NICU。40分鐘時,臍動脈、臍靜脈置管順利完成,藥物與營養液通過一條條「生命通道」緩緩注入他小小的身體。監護儀上原本微弱且不穩定的波形,在醫護人員的努力下逐漸平穩。

IMG_0046.JPG

 守護脆弱生命 關關難過關關過

 產前,醫護團隊已為他使用了足療程的糖皮質激素,促進肺部成熟。出生後,又立即在產房給予肺表面活性物質氣管內滴注,以改善通氣功能。經過整整73天的氣管插管、呼吸機治療,瑞澤在糾正胎齡32周5天時撤下了呼吸機,再經過近6周的無創吸氧,到糾正胎齡38周時,成功脫離了氧氣。

 出生第5天時,瑞澤出現了血壓不穩定的狀況。生存極限早產兒的血壓調節機制極不完善,血壓閾值宛如在「走鋼絲」,稍有不慎,就可能引發嚴重的腦損傷。加之超早產兒腎臟發育不完善,血壓波動閾值極小,而國際上對於超早產兒血壓正常參考值尚無統一標準,母親孕期特殊的血壓狀況及用藥史,更是讓循環管理的難度呈指數級增加。

 從第7天起,血壓不穩定的問題愈發突出。醫護團隊藉助有創動脈血壓監測技術,實時精準地監測著血壓變化。瑞澤的血壓只能維持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稍有超出,血壓偏高一點,他的尿量就像打開的水龍頭,尿液「嘩嘩」的流;血壓稍微偏低一點,水龍頭似乎又給關上了,又沒了小便。為此,一方面維持血壓的藥物需要精準地調整,讓血壓維持在這個狹小範圍內;另一方面,輸入的液量又得根據尿出來的小便量精確跟進。在這場與小寶血壓和尿量的較量中,醫護團隊憑藉着既往的救治經驗和精湛的醫術、高度的責任心,努力為瑞澤維持著生命的平衡。

 瑞澤的營養攝入和消化同樣面臨着巨大的挑戰。在腸內營養啟動方面,團隊於第2天開始嘗試微量餵養。由於母親用藥無法進行母乳餵養,新生兒科的母乳庫為他提供捐贈母乳。從最初的0.3毫升微量餵養開始,每一次增加的奶量都經過反覆斟酌。經過多次餵養方案的調整和優化,在出生後100餘天時,瑞澤實現了全腸內餵養。

 為了維持生命,瑞澤身上插了很多根有創管路,每一處都可能成為細菌入侵的突破口。皮膚薄嫩也增加了皮膚感染的風險。 為了降低感染風險,醫護人員在1月內的查體和各項操作中,嚴格佩戴手套,使用無菌被單,為瑞澤營造相對無菌的環境。每一次護理操作都經過嚴格消毒,接觸他的人都必須遵守嚴格的感染防控措施。對於有創管路的維護,制定了詳細的操作規範和護理流程,定期評估管路使用情況,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風險。

 住院期間,瑞澤兩度出現感染徵象。團隊連夜調整抗生素方案,憑藉着豐富的經驗和果斷的決策,在感染還未完全發展起來時就將其遏制在萌芽中。

IMG_0047.JPG

 從暖箱到母親懷抱

 時間一天天過去,瑞澤的體重增長理想,已基本能脫離氧氣,他的小手會緊緊抓着護士的手指,還會咿呀發聲。他可以見到自己的媽媽了!回憶起第一次袋鼠護理,魏女士淚水奪眶而出。 「當時我把他貼在心口,那一瞬間,我感受到了他微弱卻又充滿力量的心跳。原來這麼小的身體,也能暖透人心。」

 從2015年救治24周、500克早產兒,到2022年救治22周2天、390克,2024年21周3天、450克,再到今年挑戰360克、22周3天的生存極限早產兒,深圳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團隊始終秉持「不但要活下來、而且要活得好」的信念,不斷挑戰醫學的極限,為生存極限早產兒的生命保駕護航。(記者 林麗青)

責任編輯:鍾鴻冰 360克、22周+3 粵體重最輕超早產兒在深出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