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一個「走路」步伐幾近媲美人類的人形機器人在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高質量發展大會上亮機,邁開「新步伐」的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將全力構建「12136」現代化產業體系,聚力打造五大「增長極」。2025年,該區確立目標: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500億元,推動180個項目開工、120個項目竣工投試產。
當天會上,廣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廣州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黃埔區委書記陳杰與人形機器人走上舞台,共同啟動按鈕,揭牌設立重點產業發展辦公室,涵蓋生物醫藥、低空經濟與航空航天、半導體和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與新型儲能、具身智能機器人六大重點產業,形成全區「一盤棋」抓產業發展工作體系。以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辦公室為例,該區將以新組織架構為抓手,投入更多資源,做好服務保障,培育一批優質企業,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向新、聚鏈成群。
「產業脊梁」:造「萬億製造」現代「產業旗艦」
陳杰表示,作為首批國家級經開區,廣州開發區扛起「經濟大區挑大梁」的重任重擔,成為驅動廣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正搶占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制高點、致勝新賽道。未來,廣州開發區有信心有底氣當好廣州產業發展增長極,要堅持產業第一,製造業立區,形成招商主力軍「新隊形」,探索重點產業辦「新打法」,聚力打造五大「增長極」,挺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梁」。
2025年,廣州開發區、黃埔區要以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重點,打造現代產業集群集聚的「增長極」,以數智化、綠色化「兩化轉型」為主攻方向,以製造業、服務業「兩業融合」為動力之源,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更大力度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做優、未來產業培育三大攻堅戰,加快打造「萬億製造」的現代「產業旗艦」。
該區還提出要以「大院大所大學大企」為主體,打造產業創新協同發展的「增長極」,推動「1個主導產業+1個產業創新中心+1個概念驗證中心+1個中試基地」的創新資源配置,讓更多的黃埔新技術、新產品、新智造引領產業變革新趨勢。
通過完善「產業界出題、科技界答題」「揭榜掛帥」等創新機制,該區着力攻克產業鏈上中下游關鍵重大技術、共性技術;向「實」發力,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加速行動,力爭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00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0家。
「三大攻堅戰」: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乙巳新春,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吹響號角,打響推進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做優、未來產業培育「三大攻堅戰」。
首先,該區將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未來產業,將重點圍繞量子科技、具身智能機器人、腦機接口等新賽道,積極服務好億航智能、星河動力等細分龍頭,打造西區航空航天科技小鎮等一批未來產業特色園區,培育一批100億級、500億級未來產業後備軍,加快打造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在壯大一批有競爭力的新興產業方面,該區將聚焦新材料、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新興領域,大力實施產業基礎再造、產業鏈強鏈補鏈專項行動,全年引進優質項目400個,完成600億元工業投資,同時支持小鵬、百濟神州、粵芯等重點企業產能爬坡,加快視源全球總部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年內打造3-5個1000億級新興產業集群。
在鍛造一批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方面,該區將不斷優化傳統產業,全力支持超1000家企業持續開展技改、數改、綠改,讓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在廣州開發區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陳杰稱,要以「三城一島」為承載,打造產業空間高效聯動的「增長極」,提升空間能級,打造知識城知識密集型產業「增長極」、科學城智能製造「增長極」、海絲城新業態「增長極」、生物島生命科學「增長極」;強化空間聯動,重點打造五大產業帶;突出空間特色,打造集科創活躍、產業集聚、生態優美為一體的城市田園創新創業高地。
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黃埔區委副書記、區長冼銀崧冼銀崧強調,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黃埔推進動能轉換、實現優勢再造的關鍵之年。要全面激活「三駕馬車」動力引擎,全力打響產業發展「三大攻堅戰」,聚力實施科技創新三大行動,打贏經濟穩增長「翻身仗」。
企業巨星擔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當天,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高質量發展大會邀請了270家企業代表參加大會,12位嘉賓上台發言,他們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位於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的壁仞科技經歷了五年的發展,已成為中國AI算力標桿企業。壁仞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文在會上表示,壁仞科技將構建以高端通用大算力芯片為核心的產業鏈,助力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加快培育優秀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為廣州打造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第三極」核心承載區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科星睿創始人兼董事長雷斌表示,中科星睿的衛星遙感數據服務將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未來將以廣州開發區為基地,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打造廣州特色的空天信息產業集群。(記者 黃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