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周三,美國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行長古爾斯比警告稱,忽視特朗普關稅對美國通貨膨脹的潛在影響將是一個錯誤。
他提及美國在新冠疫情期間的經驗教訓,指出假如關稅導致供應鏈中斷,將會導致通貨膨脹。
他還警告稱,和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內發出的關稅衝擊相比,這一次關稅政策給美國帶來的經濟衝擊可能會範圍更廣、影響更大。
特朗普關稅將帶來供應鏈挑戰
古爾斯比表示,目前美國看似正走在正軌上:經濟總體強勁,勞動力市場「似乎」處於充分就業狀態,通貨膨脹率也已經下降,正在接近美聯儲2%的目標。
「然而,我們現在面臨着供應鏈的一系列新挑戰——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從火災和颶風到主要港口的橋梁碰撞,運河堵塞和碼頭工人罷工的威脅;地緣政治混亂;移民問題;當然,還有高額關稅的威脅和貿易戰升級的可能性。」古爾斯比警告道。
「如果我們在2025年就看到通脹上升或通脹降溫進展停滯,美聯儲將處於艱難的境地,並不得不努力弄清楚通脹是來自經濟過熱還是來自關稅。」古爾斯比表示,「這種區別對於決定美聯儲何時、甚至是否應該採取行動至關重要。」
上周末,特朗普政府宣布,將於2月4日開始對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徵收25%的關稅,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額外10%的關稅。但在後來他又將對加墨加徵關稅落地時間推遲了一個月。
目前,不少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關稅對美國物價的提振只會是一次性的,不應該以任何持續的方式引發通脹,也不應該表明經濟過熱,這意味着美聯儲可能不需要做出回應。
然而,古爾斯比卻不這麼樂觀。他表示,這一次「關稅可能適用於更多的國家或更多的商品,或者以更高的稅率,在這種情況下,(對美國的)影響可能會變得更大、更持久」。而相比之下,在2018年時,特朗普在他的第一任政府期間實施的進口關稅的波及範圍要小得多,影響力也弱得多。
他還指出,如果說2018年時企業已經把所有最容易轉移的製造業產業鏈轉移了,那麼剩下的可能是最無法轉移的。在這種情況下,這次對(美國)通脹的影響可能要大得多。
汽車行業首當其衝
古爾斯比還特別指出,汽車行業可能受到的衝擊尤其大。因為汽車行業供應鏈複雜,用於卡車或汽車最終組裝的零部件可能會經歷多次跨境,因此很可能出現關稅與關稅重重疊加的情況。
他表示,即使車企最終不將這些關稅成本直接轉嫁給購車者,他們也會以其他方式影響通脹。
比如,已經有汽車供應商警告稱,他們認為汽車製造商將不願為零部件支付更高的價格,因此供應商最終將自己承擔成本,而在利潤率已經很低的情況下,他們擔心會出現一波供應商破產潮。
美聯儲其他官員也在警告
事實上,除了古爾斯比,其他美聯儲官員也在近期發出類似的警告。
波士頓聯儲主席、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票委蘇珊·柯林斯(Susan Collins)本周早些時候表示,她和她的工作人員正在研究關稅的潛在影響,並指出特朗普提出的全面關稅具有不同尋常的性質。
「我們對如此大規模和範圍廣泛的關稅經驗有限,」她表示,「關稅涉及很多方面,而且還有第二輪效應,因此很難真正評估關稅數額……我們不知道何時會導致物價水平上漲。」
其他美聯儲官員,如費城聯儲主席帕特里克·哈克和亞特蘭大聯儲主席拉斐爾·博斯蒂克也表示,他們擔心潛在的通脹影響,並表示他們也將關注長期影響。
相比之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對於關稅問題的公開表態最為謹慎。在最近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迴避了多個有關關稅的問題,並表示現在對財政政策做出判斷還為時過早。(綜合原創環球市場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