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2月5日上午,廣東召開2025年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動員全省上下「拉弓滿弦」投入工作,力爭在高質量發展中步步領先。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強調,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奮力把廣東高質量發展之路走得更有奔頭、更有勁頭。
這次大會是廣東農曆新年後的第一個重要會議,備受各界關注。它不僅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更明確了廣東新一年的發展方向和首要任務。透過這場「新春第一會」,我們可以近距離感受到廣東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志氣。
2025年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現場,此為直播截圖。來源:南方+
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唯有在高質量發展中先行一步,才能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
高質量發展是廣東實現現代化的根本出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廣東、時刻關心廣東,對廣東高質量發展諄諄指引。2024年,總書記再次親臨廣東、視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還分別向深中通道建成開通、中山大學建校100周年、黃埔軍校建校100周年、「夢想」號大洋鑽探船建成入列、「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從都國際論壇致賀信,親切關懷、傾心指導廣東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全省上下牢記總書記殷殷囑託,紮實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回顧2023年、2024年,廣東連續在農曆新年的首個工作日召開「新春第一會」,均聚焦高質量發展。不變的方向,足以看出高質量發展在廣東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廣東省委省政府搶抓時間、搶抓機遇,高點部署、高點謀劃高質量發展的深意。
「抓好今年,抓好5年,再深耕10年、30年,必定能再造一個新廣東」。2023年1月28日,兔年春節假期後首個工作日,廣東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會上,黃坤明表示,今天的廣東,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主要是在「質」上,要通過「質」的突破,迎來「量」的井噴。這一番話,不僅展現了廣東對於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也為全省人民描繪了一幅宏偉的發展藍圖。
2024年2月18日,龍年春節假期後首個工作日,廣東再次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黃坤明在大會上指出,廣東作為經濟大省、製造業大省,擁有豐厚的科技創新資源和雄厚的科技創新實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肩負重要使命和重大責任。他強調,廣東要繼續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回首剛剛過去的甲辰龍年,廣東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依然保持了強勁的發展勢頭,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可圈可點的高質量發展成績單。這背後,是廣東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和拼搏奮鬥,也是廣東對於高質量發展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
新春的嶺南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發。當前,廣東正處在爬坡過坎調整期、積厚成勢積累期、動能轉換接續期。要綱舉目張、精準發力,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才能走穩走實廣東高質量發展之路,才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注入無限的澎湃動能。
科技引領,產業當家
產業興則經濟興,產業強則國家強。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產業發展親切關懷,強調抓實體經濟就是為高質量發展固本培元,要求廣東堅持以製造業立省,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產業體系向新圖強,發展才能以質取勝。這是廣東的必由之路、光明大道。
在2025年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黃坤明強調,廣東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肩負着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更要在推進產業體系現代化上先行先試、作出示範、勇挑大樑,以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托起一個具有雄厚實力、充分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無窮魅力的新廣東。
高質量發展,科技引領,產業當家。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廣東深知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因此緊緊抓住這個「牛鼻子」,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
近年來,廣東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約7.7萬家,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全國第一。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6.7%、31.6%,同時,新能源汽車產量佔全國1/4,工業機械人產量佔全國44%,智能手機產量佔全國超四成,集成電路產量佔全國18%,這些數據充分展示了廣東在新興產業壯大方面的強勁勢頭。2024年,廣東工業總產值預計突破20萬億元,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突破19萬億元,多項指標穩居全國首位。
中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大洋鑽探船「夢想號」正式入列,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達成10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車企,億航智能獲頒全球首張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生產許可證,明陽風電建成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台……這些成績都是廣東產業實力的體現,也是高質量發展的碩果。
廣東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的崛起,是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廣東以「穩」與「進」的辯證法,築牢產業根基,培育新增長點,已推動形成「8372」戰略性產業集群發展格局。這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增加值佔GDP比重近四成,有力搶佔了產業發展先機。
在產業集群的背後,是廣東強大的創新生態。2024年以來,廣東凝心聚力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預計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51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3.6%左右,高新技術企業約7.7萬家,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同時,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7.1%、32%。
截至2024年11月底,廣東共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萬家,累計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89家,還有一大批科創企業借力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
2025年,廣東高質量發展征程再次提速。全省將從擴投資、搶賽道、求創新、促轉型等多方面發力,推動產業集群向更高層次邁進,加快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體系向新圖強,在新的高度挺起廣東現代化建設的產業脊樑。
2025年怎麼拼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廣東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年。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展新篇。在新春首日,廣東再次整裝待發,誓要跑在時間前面,一步爭先,步步領先,在高質量發展的大道上昂首闊步。
黃坤明強調幾個「要」:
要以新的生產力理論為指引。堅持實體經濟為本、製造業當家,推動產業與科技雙強互促,練就高質量發展本領,支撐現代化建設。
要鍛造先進製造業。加快新型工業化,強化產業相互嵌入、賦能與成就。鞏固優化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特別在人工智能和機械人領域發力,構築高技術產業新支柱。
要點燃科技創新引擎。抓住科技創新這一關鍵,提升核心技術能力。攀登科技高峰,聚焦產業需求,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拓展國際合作,提升科技自立水平。
要育成現代企業主體。支持各類企業發展,壯大領軍企業,培育中小企業,實施優質企業梯度培育計劃,鼓勵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要培厚發展環境肥沃土壤。激活政策效應,優化營商環境,深化信用建設,提升數字政府效能。廣聚天下英才,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吸引高校畢業生來粵就業創業。廣東歡迎廣大優秀學子、有志青年前來實現人生夢想。
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改革,也是一場搶佔戰略制高點的激烈比拼。經過長期發展,廣東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積累了厚實的基礎和獨特的優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廣東作為全國製造大省、創新大省,有條件、有能力,也有責任、有信心乘勢而上,奮勇爭先,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但廣東將保持信心堅定,辦法總比困難多。迎着春光再出發,在高質量發展大道上闊步前進的廣東,必定向好向強。嶺南大地將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活力,展現出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讓我們共同期待廣東的「粵來越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廣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