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藝帆
特朗普甫就任美國總統,就祭起關稅大棒,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等經濟夥伴發起貿易戰。但戰端驟起,又出現了轉折。特朗普按下暫停鍵,與加拿大、墨西哥的貿易戰不打了。不過,這不代表特朗普此調不彈了,而是要看加墨兩國能否在一個月內滿足美國開出的價碼。此時此刻,中國的取態更加令國際關注。中國昨日連環推出四招反制,表明了自己的態度。的確,貿易戰來臨,中國不能被動應對,必須主動作為。同一道理,也適用於香港。
此前,特朗普以所謂放縱芬太尼和移民進入美國為由,宣布對北美夥伴國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25%的關稅。同時,特朗普在其首個任期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基礎上,今次又增加了10%的關稅。這樣對經濟夥伴「無差別」打擊的做法,破壞了國際經貿現狀,令全球市場為之震蕩。歐盟同樣很焦慮,因為按照特朗普的說法,下一個施壓的目標就是它。然而,眼看一場「史詩級」的貿易戰在即,美加、美墨之間的緊張狀態突然緩和下來。箇中理由,乃墨西哥同意向與美國接壤的邊境增派一萬名士兵,以阻止芬太尼和非法移民流入美國。作為交換,美國將立即暫停對墨西哥加徵關稅措施一個月。壓力給到了加拿大,該國同樣「就範」,特朗普遂同樣暫緩對加拿大產品加徵關稅,為期一個月,加方亦放棄實施報復性關稅。加拿大、墨西哥近幾日的遭際再次說明,美國的關稅招數所指不僅僅在貿易,也是為了幫助特朗普實現其他政治目的。
面對特朗普極限施壓,加墨被迫「整改」,形勢十分被動,而中國的反制卻是有備而來,從容應對。明眼人都知道,特朗普以芬太尼為由加徵關稅,本來是個偽命題。中國外交部已明確指出,本着人道主義精神,中國已為美國應對芬太尼問題提供支持,美方應客觀、理性看待和處理自身芬太尼問題,而不是動輒以關稅手段威脅他國。僅僅過了3天,2月4日,中國便果斷推出了連環4招,彰顯維護國家利益的堅定決心。這些措施包括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徵10%至15%的關稅、對Google啟動反壟斷調查、將兩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實體名單、限制5類稀土金屬出口,這些措施直擊美國要害。特朗普政府的態度隨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白宮聲稱準備與中方對話,試圖緩解緊張的貿易局勢 。很顯然,真要打起貿易戰,美國需付出的代價,大家心裏都有數,關稅戰、貿易戰沒有贏家。
面對一場席捲全球的貿易衝擊波,香港又該如何應對?同樣要主動作為。香港應繼續發揮好「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的⻆色,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加強與內地及東盟、中東等新興市場的經貿合作。「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內聯外通」乃是香港核心優勢,正可分散風險,並把握「東升西降」變局中的機遇。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任何國家都不想失去、也無可替代的龐大市場、完整的產業鏈條、便利的基礎設施和優越的營商環境,這是中國沉着應對貿易戰的底氣,也是「背靠祖國、聯通國際」的香港塑造經濟發展新優勢新動能的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