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蘇信
申訴專員公署就當局打擊濫用公屋工作發表的調查報告,指出多項不足之處,包括發現有公屋租戶在申報表作出虛假聲明,隱瞞有物業及租金收入,多份申報表均出現多個可疑之處;房委會過去7年,就濫用公屋個案檢控率最高只是4.2%,未能達致足夠阻嚇力。申訴專員公署並提出31項改善建議,包括探討是否有加重懲罰空間等。
房屋議題在香港向來備受矚目,公屋是政府為基層家庭提供的保障性住房,必須用得其所,惟濫用公屋現象長期存在,已經引起眾怒。政府近年加大力度打擊濫用,確保公屋姓「公」不姓「私」,符合全社會的共同期望。申訴專員公署的主動介入,房委會早前提出將嚴重濫用公屋行為「刑事化」,以及實施「舉報濫用公屋獎」等,都是高效務實之舉,彰顯政府加強公屋管理的決心,亦向社會發放明確信息,濫用公屋者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相信這有助遏制濫用公屋,保障公共資源更合理分配。
面對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居高難下,政府致力增加公屋供應,除了加快興建速度,強力打擊公屋濫用亦是重要一環。過去兩年多,房屋署透過不同的方法獲悉或識別懷疑濫用公屋個案,包括公眾舉報,前線職員家訪、巡查的發現,以及就有高風險的懷疑個案作抽查等,已合共收回超過7000個被濫用和違反租約條款的單位,讓社會寶貴資源真正用在有需要的市民身上,成果值得嘉許。
不過,根據政府數字,每年平均接獲的濫用公屋舉報超過3萬宗。屋邨停車場停有豪華座駕,網上平台或論壇能輕易搜尋到有關轉租公屋單位帖文等情況,足以說明在打擊之下仍有不少漏網之魚,打擊濫用公屋問題有必要再加強。這方面,民心可恃。房委會15日起推出「舉報濫用公屋獎」,向成功實名舉報濫用公屋者提供最高3000元獎金和感謝狀,措施推出後舉報增加,首3日約有200宗,當中四分之一不需要舉報獎賞,顯示公眾對濫用公屋的不公平現象非常不滿,舉報更多是出於維護公義而非為了獎勵。借用社會力量揪出隱蔽的濫用個案,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房協昨亦表示會在今年4月跟進推出相關獎項,相信可收立竿見影之效。
與此同時,提高阻嚇力是打擊濫用公屋的需要。申訴專員公署表示,政府對濫用租戶懲罰過輕,即使非法轉租牟利、在單位內存放私煙、開賭甚至藏毒等,最嚴重後果只是終止租約及5年內不可申請公屋,過往檢控率最高只有4.2%,被發現時已超出法例追究時間。凡此種種,顯然無法對違規者作出有效懲罰,犯禁者付出的代價並不高,變相助長了一些人的僥幸心理,想矇混過關,以為「過咗海就係神仙」。「打濫」不及時、不重罰、不嚴懲,就無法體現社會公義,房委會早前建議對《房屋條例》作出修訂,將嚴重濫用公屋刑事化,最高罰款50萬元及監禁一年,若順利通過實施,將大大提高違法成本,增強阻嚇力。輔以將富戶政策涵蓋所有出租屋邨的租戶、加強資料審核、提高檢控率,以及建立渠道便捷獲取租戶是否擁有外地物業資料等,多管齊下打擊濫用公屋,得民心,順民意,必將受到市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