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
新一份預算案下月發表,如何應對財赤成為焦點,坊間尤其關注會否開徵新稅或調高稅率之類。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表示,財政整合計劃將以節流為主、開源為輔,期望三數年內恢復財政平衡。財赤問題屬於周期性或結構性,尚難定論;但不管如何,任何有損長遠競爭力的開源節流舉措,均須審慎而為。事實上,開源辦法並不限於加稅,發展乃是硬道理,只要香港經濟向好,稅收自然水漲船高,繼而實現扭赤為盈。
財赤之下,應該開源還是節流,抑或雙軌並行?無論如何,都要顧及香港發展競爭力。陳茂波便強調,稅項的增加必要兼顧對招商引資的影響,以及企業和個人的疫後財政重建;至於節流,則會通過科技提升政府效率,並考慮是否加大每年減省1%政府開支的空間等,不過基建開支就不會減少,北部都會區推展亦不能拖慢。
坊間把開源演繹為加稅,看法其實狹隘;而為了財赤輕言加稅,更恐因加得減,畢竟經濟活動少了,稅收也必然減少。反之,透過推動經濟發展及帶旺股樓交易,由積極「搶人才」、「搶企業」、「搶資金」,到擴大互聯互通、吸引IPO來港,以至利便人才和投資移民在港置業等,其實也是開源辦法,可以帶動薪俸稅、利得稅、股票和物業印花稅等的收入,並有益於香港長遠未來。基建亦然,一方面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根本投資,另方面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載體,尤其定位為國際創科新城、提供逾50萬新住宅單位,兼涉三間大型醫院和大學教育城的北部都會區,更不可能因短期財政困難而貿然節流拖慢進度,反過來好應快馬加鞭好讓項目盡快落成,何況政府基建投入還可提振內需,由工程本身到土地房屋供應皆不宜出現斷層。所謂節流,其實也不一定損及發展,譬如確保政府資源使用效益最大化,把毋礙生產力的開支省下來,以至撥到其他有利生產效率之處,便可做到因減得加。陳茂波理順了開源與節流的關係,繼而凸顯了財赤下的競爭力重要性,可望掃清市場對香港加稅和內需減少的不必要顧忌以及不確定性,有助人才、企業、資金等持續以至加快加大來港步伐。
說到底,發展才是硬道理;解決財赤的最佳辦法,乃是把餅做大,透過增長來推高稅收,否則經濟失速下行,財赤注定惡化下去,以致陷入惡性循環。李家超特首昨在中聯辦新春招待會講話,提出三個新願景:一是香港將如靈蛇蛻變,吐故納新;二是香港將宛若靈蛇機智,把握機遇;三是香港將猶如靈蛇堅韌,遇強愈強。內地昨公布去年GDP實現增長5%的目標,顯示百年變局之下的中國經濟維持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亦有新進展,其中對上一季的增幅更為一年半以來最快;展望來年,在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實施更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下,誠為香港提供了龐大發展空間。香港必須不斷塑造新優勢新動能,特別是發揮好預算案的積極作用,及履行到特首的三個願景,則無論經濟紅利抑或其他稅收皆可財源廣進。
踏入2025年,香港漸入佳境,股市樓市交投已見底回升,消費餐廳市道也愈見旺丁旺財。只要我們勇敢搏擊風浪,當可如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昨新春致辭指,迎接由治及興的明天,再續新時代香江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