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
-- 天氣
【眾里尋你 惟有休寧之18】胡慧君:丹青硯道琢人生

【眾里尋你 惟有休寧之18】胡慧君:丹青硯道琢人生

責任編輯:鍾鴻冰 2025-01-17 12:31:09 來源:香港商報網
 皖南黃山。冬日的早晨,冷霜敷地,寒霧蓋江。

 此行,穿過鬧市的喧囂,為赴一場硯會之約,走近一個青年非遺傳承者的半生尋夢歷程。

 藝術工作者總是有別於一般人的特別,這種特別往往不好言說,你能感受到的多是愜意和怡然。

 立在胡慧君的庭院門前,這種特別如期而至。

 雅致小院 內含乾坤

 破曉的第一縷晨光,映照在古茶園石雕琢的匾額之上,其綠松石色的書法石刻瞬間引人矚目,「丹·青·硯·道」氣韻不凡!有種似曾相識的意趣。

 「這是借古人之手為我題匾,一字一師,分別取自王羲之、蘇東坡、米芾、黃庭堅的書法。」小院玲瓏雅致,粉牆青瓦,細竹柳枝,卵石汀步,與硯的天地相映成趣。蜿蜒流泉,淙淙往復,不絕於耳。池中的野生溪魚,鱗光閃爍,仿若精靈般矯健穿梭。所到之處,漣漪輕漾,盡顯自在悠然。天地不大,卻也內含乾坤。

 「魚池的流水不僅在於造景,還能將硯石放置其中,硯石水藏貼合自然,是最好的養護。」隨手從水底撈起一塊,金皮黑底,細膩如膚,是上好的老坑籽料。不禁點頭稱讚,典雅和溫潤氤氳撲懷,連腳底都感覺有硯石千萬年之靈氣在升騰。

 「我們腳下的青石板是在婺源始於宋代開採的濟源坑硯石,明代曾鋪設於老宅天井處,院門外草坪的踏步則是帶皮色可製作茶盤的歙硯硯石。」果真如此!驚訝兼驚喜,相顧而笑。

 仿古木質廊亭作為工作間依水而座,硯雕成品錯落擺放,主人將這方院子打造成了親近自然又極具古徽州意蘊的硯臺展示空間。

 此刻,眼前這位年輕人眼中的光芒,正一點一點把我點亮。頭髮蓬鬆,衣着隨意,不似石硯之典雅,但話語裡的見識和睿智,卻不乏硯石之厚重。我在心裡將胡慧君做了個定位,那就是一方僅察表皮端倪,未探內里深奧的上佳硯石。胡慧君以他天生的靈性和韌勁,用半生去尋找硯、認知硯,與硯相守,為硯癡迷,歷經非比尋常的硯雕生涯,成就斐然。

 深圳打荷 返鄉學藝

 年少有成並不代表一帆風順,胡慧君談吐中頗具意味的笑容讓我體會到故事的傳奇和精彩,也為其中的磨礪和艱辛深深感嘆。

 胡慧君天資聰穎,但在學業上沒有大成就。畢業之後就去了浙江、深圳闖蕩。那些年的胡慧君仿似一匹迷途的野馬,一直向前走,卻不知方向在哪。

 在深圳一家酒店廚房打荷時,幸遇一位做食品雕刻的廖師傅,廖師傅在南瓜上雕龍、雕鳳,用蘿蔔刻花,均是惟妙惟肖。活很輕鬆,人也清閒,工資還高,胡慧君頓時心生仰慕,便在晚班空閒時央求廖師傅教他。廖師傅上下一打量,也沒說不行,丟過來一把鋼鋸條要他打磨成雕花用的月牙刀。胡慧君也不追問,買了幾根粗細油石就開干。整整三個晚上,磨斷了三根油石,月牙刀也磨成了。廖師傅被他的決心打動,胡慧君學得挺歡,幹得也樂,也意識到自己有雕刻的天份,想學雕刻的念頭也由此迸發了。

 後來,胡慧君決心回家鄉學習硯雕,懇請父親去歙縣替他尋一位硯雕師父。而這一尋,尋到了歙硯雕刻大師潘玉忠先生。

 在潘玉忠先生的悉心指引下,胡慧君學習硯雕技藝也是如魚得水,天賦徹底釋放,一點即通。短短數十天就獨立刻成了一方《觀滄海》硯,有松有石,有人有馬。一時引得附近的同行驚嘆盛讚,也更加堅定了他的從藝之心。

微信圖片_20250117100938_副本.jpg

 結緣硯雕 碩果滿懷

 胡慧君說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剛入行百事不曉,欲去婺源買刻刀,因山路崎嶇暈車厲害,見道路兩旁有一眾硯臺店面作坊,被迫提前下車。便打聽婺源何處能買刻刀?被問的人哈哈笑道:「你不就是在鐵匠鋪門口下的車嗎?這是婺源唯一能買到刻刀的地方!」一步未差,竟如此巧合?他恍惚了。

 與硯雕結緣是宿命使然,遇此一事,胡慧君更加深感這輩子就是為硯雕而生。找到了人生的坐標和方向,行程卻多坎坷。走四川、訪敦煌,上吉林、下肇慶,四方遊學,遍行萬里,為能習得各地制硯技藝之長。一路在雕琢硯,同時硯也在雕琢他。一個風華青年到如今已有銀絲染頭,經歷了多少風塵撲面,才捧得了碩果滿懷。

 2011年,赴中央美院國畫研修班學習了一年,畢業作品展上,以心造境,以硯做畫,施薄意技法刻畫的金皮魚子紋山水硯獲得了國畫大家、時任中央美院名譽院長劉勃舒先生的高度讚許。

 2012年,胡慧君在全國政協禮堂舉辦了個人硯展。

 2015年,硯雕作品《紫氣東來》獲北京(國際)工藝美術博覽會金獎,《泉聲中夜後.山色夕陽時》獲香港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金獎。

 2016年,硯雕作品《秋水共長天一色》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

 2021年,胡慧君參加了全國硯雕職業技能大賽,比賽要求從胚石到成品在16個小時內現場手工完成,這對基本功、熟練度都是極大的考驗。胡慧君輕車熟路,以一方山水人物相互交融的硯雕作品《圯橋授書》榮獲全國輕工技術能手。

 2024年,胡慧君被評定為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心中山水 自然之道

 胡慧君的硯多以山水為題,薄意山水刻法自成一格,偏愛在硯雕中構建自我心境。他在齊雲山長大,白岳秀色,雲巖碧水是他創作靈感的源泉,也承載著思之不盡的文化執念,對家鄉山水情有獨鍾,對本土文化念茲在茲。

 「這些年我一直嘗試把歙硯雕刻技藝與本土文化做一些融合,推出一批彰顯休寧特色的文創產品。多年收藏的濟源坑硯料,恰好是最佳的載體。」

 2021年,央視的一次直播全程展示了胡慧君《魁星點斗》硯的設計製作過程。「魁星點斗」高度契合狀元文化的形式象徵,贏得專家高度讚賞和認可。嫻熟精湛的硯雕技藝與獨特卓絕的狀元文化在那一刻,通過鏡頭攜手遨遊於神州大地。

 如今,胡慧君着力更多的是推廣硯雕技藝,傳播本土文化。

 「現在推薦媒介十分發達,要充分藉助互聯網平台,突破傳統拜師學藝模式,讓更多的年輕人認識歙硯,了解歙硯,愛上歙硯雕刻傳統技藝,擴大潛在需求市場。同時,本土文化不能僅僅保存在文物里和書卷中,應當尋求新的載體廣泛宣揚傳播。」

 這些年,胡慧君在帶徒傳藝的同時,也一直為歙硯的非遺研學和文化交流活動授課,參與非遺進景區、進校園,向遊客做硯雕推廣,為孩子做硯雕啟蒙。  

 胡慧君在研學上正在想點子、下功夫,只為孩子們能沉浸式體驗硯雕的文化歷史、製作的流程技藝,努力提升趣味性,為硯雕技藝做深度有效推廣。

 案頭上靜佇一方《雲山書夢天橋巖》,「金皮作橋,金暈為峰,青黑底質化為天空,景石合一,妙不可言。只見,硯石之上,一道石橋凌空飛越。橋拱之中,一座青峰恰在其中。天橋之下,一位士人手不釋卷,咀華含英……」胡慧君將心中的齊雲山水連同歙硯非遺技藝第一次通過影像的形式記錄下來,並希望送上更為廣闊的舞台,去推廣他所熱愛的這一傳統技藝。

 以書畫入硯融於自然之道,這也許就是胡慧君畢生追求的丹青硯道。(葉榮榮)

責任編輯:鍾鴻冰 【眾里尋你 惟有休寧之18】胡慧君:丹青硯道琢人生
香港商報PDF
股市

友情鏈接

承印人、出版人:香港商報有限公司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 香港商報有限公司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複製或轉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絡我們

電話:(香港)852-2564 0768

(深圳)86-755-83518792 83518734 83518291

地址:香港九龍觀塘道332號香港商報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