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村,地處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東北部,是全區規模最大的朝鮮族行政村。從建村伊始,曙光村走過了發展、興盛與衰落的歷程。2000年初,朝鮮族特色餐飲曾讓其盛極一時,然而近年來,隨着赴韓勞務潮的興起,曙光村面臨嚴重的人口流失問題,田地荒蕪、房屋破敗、村屯寂寥,發展陷入困境。
2023年初,區鎮兩級政府將重振曙光村列為重點工作,立足實際,創新鄉村振興模式,以「三變」舉措推動「三產」融合發展,讓曙光村重獲新生。
千里沃野展新顏:農田變良田
曙光村抓住吉林省級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的契機,在區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對全村153頃農田展開了全面而細緻的提標改造工程。這一工程涉及農田灌溉系統的升級、土壤肥力的改良、耕種技術的革新等多個方面,每一個環節都凝聚着無數人的心血。改造完成後,這些農田全部流轉到村股份聯合社統一經營管理,實現了規模化、科學化的種植模式。不僅如此,為了充分挖掘農田的附加價值,曙光村借勢而上,精心實施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農旅項目。稻田小火車穿梭於金色的稻浪之間,遊客們坐在其中,既能感受到鄉村的寧靜與美好,又能領略到現代農業的魅力;色彩斑斕的稻田畫在微風中搖曳生姿,它們以大地為畫卷,以稻苗為顏料,描繪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展現出獨特的藝術之美;科普長廊則為遊客們打開了一扇了解農業知識的大門,在這裏,人們可以學習到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等豐富知識。這些農旅項目的實施,不僅讓曙光村的田野成為了遊客們嚮往的旅遊勝地,更實現了糧食增產、農業增效的「雙增」顯著效果,使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產業升級創輝煌:農品變優品
在產業升級的道路上,曙光村邁出了堅實而有力的步伐。通過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曙光村成功吸引了供銷合作社的投資。這一投資猶如春風化雨,滋潤了曙光村的產業發展。在政府的引導下,合作社將目光投向了那些老舊的倉庫和閒置的糧庫,這些曾經被遺忘的角落,如今在精心改造下,搖身一變成為了寬敞明亮、設備先進的稻米加工廠房。社企聯動模式的實施,為曙光村的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合作社與企業開展訂單式種植,根據市場需求,大力發展綠色優質稻米。在種植過程中,嚴格遵循綠色環保標準,不使用化肥和農藥,採用有機肥料和生物防治技術,確保每一粒稻米都綠色、健康、無污染。這種綠色優質稻米一經推向市場,便受到了消費者的熱烈歡迎,銷售價格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合作社委託企業代工,充分利用企業的先進加工技術和品牌優勢,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米品牌。通過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曙光村的大米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還逐漸走向國際市場。這一系列舉措,有效延長了農業產業鏈,穩定了稻米銷售渠道,同時實現了加工增值收益,使曙光村成為了鄉村產業振興的典範。
曙光村高標準農田區域
盤活資產煥生機:農房變客房
曙光村在盤活資產方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本着「少投資、快見效」的原則,政府和村委會充分尊重村民意願,採取了「以建代租」委託經營、有償退出統一經營、自改自建合作經營三種靈活多樣的模式,對村民閒置的32處宅基地、園田地進行改造。這些宅基地和園田地,承載着村民們的鄉愁記憶,如今在精心打造下,成為了獨具朝鮮族特色的民宿、餐廳、廣場等場所。朝鮮族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設計理念完美融合,民宿內的每一個房間都布置得溫馨舒適,充滿了濃郁的民族風情;餐廳里,一道道朝鮮族特色美食香氣四溢,讓遊客們大飽口福;廣場上,朝鮮族傳統歌舞表演精彩紛呈,吸引了大量遊客駐足觀看。村集體經濟也隨着旅遊業的發展而明顯增收,曾經的空心村如今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曙光存朝鮮族特色民宿
自2023年8月曙光村一期工程主體完工至今,曙光村已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共計接待遊客超百萬人次,旅遊收入節節攀升。同時,集體經濟收入超百萬元,為村莊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保障。曙光村實現了產業提檔、環境提標、發展提速的華麗蝶變。做優一產,做強二產,做活三產,曙光村「三變」促「三融」的創新模式,不僅成為了推進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更是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這一偉大目標提供了有效探索,為其他鄉村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借鑑經驗,在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記者 冀文嫻 實習記者 林淇 馬婉怡)
頂圖:曙光村稻田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