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雙十一」購物節都熱鬧非凡,今年亦不例外,各大電商平台聯合商家推出的優惠券幾乎都是誠意滿滿,讓很多消費者都忍不住要「剁手」。而作為重要的消費節點,每年的「雙十一」購物節不僅是電商平台、商家、消費者狂歡的時節,也可以成為觀察內地消費市場冷暖的一扇重要窗口。另外,內地今年還出台了系列政策組合拳來刺激消費,在相關政策的助力下,內地消費市場有望企穩回升。
政府補貼嵌入「雙十一」活動
今年內地的「雙十一」網上購物狂歡節比往年來得更早,各大電商平台在10月中旬便早早使出渾身解數,聯合商家等推出各種優惠活動,企圖吸引購物者駐足停留,一場持續時間更長、優惠力度更大的購物盛宴已然拉開。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雙十一」,不少電商平台的優惠大禮包中,夾雜了不少來自地方政府的購物補貼。在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補貼的推動下,電商平台本身的優惠可以疊加來自地方政府的大禮包一起使用,使得一些商品的價格優惠幅度更大。比如,截至目前,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湖北等20多個省份家電換新活動陸續在京東上線,該平台8個品類的8500多款家電產品參與其中。
近年來,直播帶貨、即時零售等電商新模式快速發展,拉動線上消費增長的作用明顯。隨着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將注意力轉移到線上,網上零售額佔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分量也越來越高。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內地線上消費快速增長,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9%,增速快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5.7%,比1至8月份提高0.1個百分點。
今年「雙十一」,隨着政府補貼更多地參與進來,料會為線上消費增長提供更多助力,從而有助於中國消費市場的回暖。
消費市場不乏亮點
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其一,消費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扮演的角色日益突出。基於此,「擴內需促銷費」「刺激消費」等詞條近年來被頻頻提及。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增速已低於GDP增速,凸顯中國消費市場的整體情況並不盡如意人意。
不過,從相關數據來看,中國的消費市場亦不乏亮點。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加力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拉動汽車、家電等相關商品的銷售。在此帶動下,三季度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比二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此外,今年以來,中國服務消費市場潛力持續釋放,服務消費較快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前三季度,服務零售額同比增長6.7%,增速比同期商品零售額快3.7個百分點,其中餐飲收入3.94萬億元,同比增長6.2%;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交通通信消費支出同比分別增長10.1%和10.0%。
麥肯錫最新發布的《2024 年麥肯錫中國消費者報告》指出,儘管消費者情緒依舊低迷,人們預期的疫情後復蘇也沒有完全實現,但總體情況遠非一片黯淡。該報告指出,中國消費雖然表現一般,但至少還在增長。服務業和旅遊業等部分行業增長強勁,這表明經濟並非全面下滑,而是在不同行業和地區表現出差異。此外,雖然商品消費總體乏力,但部分細分行業,如運動服裝、城市戶外裝備和健康消費品,已實現兩位數增長,反映出這類市場的持續強勁。
系列政策組合拳效果待觀察
消費市場的冷暖,往往由消費者「荷包」的空鼓決定。在經濟增長乏力、個人預期收入降低的情況下,消費者往往傾向於「節衣縮食」,結果就會導致消費市場的疲軟,繼而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因此而言,當消費增長這個引擎動力不足之時,整體的經濟增長便難言有起色。於是乎,政府便會動用貨幣和財政政策等手段來刺激消費。比如,在經濟低迷之時,一些發達國家傾向於直接向民眾發錢,通過擴大政府資產負債表規模、提高財政赤字率等手法進行調整。
刺激消費方面,隨着各地持續發放消費券,特別是針對特定領域的定向刺激,有望助力相關行業的銷售額顯著增長。但從發放規模來看,各地發放消費券的力度仍需加碼,消費券的用途亦需泛化,才能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更多實惠,真正能在消費市場起到明顯的刺激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自9月底以來,中國政府出台了包括降準、降息、降低存量房貸利率、提振資本市場等系列政策組合拳,以助力經濟企穩回升。比如在存量房貸利率方面,近期各家銀行紛紛響應政策,批量下調存量房貸利率,為購房群體降低還貸負擔,這無疑有助於釋放消費潛力。另外,包括中國有關部門出台的提振資本市場活力的系列政策,實際上也是冀希望於股民能從股市上漲行情中賺到錢,進而用來進行消費,達到拉動經濟增長的目的。
中國政府出台的系列提振消費的政策組合拳效果如何,還尚待觀察。眼下中國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國相關部門也不想錯過這樣的機會。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近日表示,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全力落實好已經出台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搶抓「雙十一」重要消費節點,持續組織開展以舊換新供需對接、千縣萬鎮新能源汽車消費季、「絲路雲品」電商節等促消費活動,釋放政策效應,讓消費者得到真金白銀的實惠。(香港商報記者 朱輝豪)
頂圖:工作人員向市民介紹以舊換新補貼信息。 中新社